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哈尔科夫战役失败后,苏联手上几乎没有多少储备来阻止德国在1942年的进攻。德国的进攻目标是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和巴库的油田。在炎热的夏季,弗里德里希·冯·保卢斯的第6军沿着伏尔加河挺进,随后就加入到赫尔曼·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穿过苏联大草原的行军对德国人来说是一次凄凉的经历。一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幸存者回忆道:“我们眼前是东方最荒凉的地区,贫瘠、毫无生气的大草原,没有一棵灌木,没有一棵树,数百公里都没有一个村庄。”剩余的T-34坦克始终不如对手,并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德国大军中。德国沿着伏尔加河持续逼近斯大林格勒。
德国在1942年末攻入斯大林格勒,但德国坦克却陷入巷战的泥潭。战斗从广阔的地区变为狭窄的城市街道,德国坦克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越陷越深。苏联工兵能够利用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接近德国坦克,并利用高爆炸药摧毁它们,斯大林格勒战役演变成了一场步兵战斗。直到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仍然在坚持生产,在战斗中,即使德国部队已经来到郊外,未上漆的T-34坦克下线后也能直接开赴战场。有些时候,制造坦克的工人甚至会亲自驾驶坦克参加战斗。
1942年11月,苏联进行反攻(行动代号“天王星”),攻击了敌人侧翼,随后将20万德国军队包围在城市内部和周围。最终,1943年2月2日,冯·保卢斯的第6军与第4装甲集团军和来自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卫星国部队宣布投降,9.1万人被俘,其中只有5000人最后回到家乡(1955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最严重的战略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性变化。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
下图:M1943型T-34坦克乘员正在接受战术指导。随着战争的持续,T-34坦克乘员的训练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无线电设备数量的增加也改善了战场通信。
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德国推出新型坦克以巩固德军阵线。这些装备了88毫米火炮的巨型坦克很有效地打击了T-34坦克。德国指挥官海德尔回想起德国虎式坦克和苏联T-34坦克第一次交锋时的场景:
“通常情况下,苏联T-34坦克会埋伏在1234米的安全距离外,等着德国坦克离开村庄暴露自己,然
上图:一辆M1941/42型T-34坦克,明斯克,1941年10月。迷彩图案是在出厂深绿色的背景上粗略地涂上白色粉饰。白色粉饰很少延伸到车身或悬架后部。
下图:一辆M1943型T-34坦克,第6坦克军第112坦克旅,1943年1月。这辆T-34坦克具有典型的深绿色迷彩。
上图:一辆涂有苏联军绿色伪装迷彩的M1941型T-34坦克。到1941年8月,在政治官员的要求下,坦克会被涂上政治或爱国标语。
下图:一辆T-34/76B坦克,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注意坦克后车身上的外部燃料箱,车身另一侧也有一个。
后它们就会展开攻击,此时它们仍处于德国坦克的射程外。直到现在,这些战术仍然非常有效。但是,这一次苏联失算了,两辆虎式坦克没有离开村庄而是进行了精心伪装,充分利用其射程远的优点,在很短时间内就击毁了16辆停留在开阔地的T-34坦克。当其他坦克撤退时,虎式坦克开始追击,又击毁了18辆T-34坦克。后来研究表明,虎式坦克的88毫米穿甲弹威力巨大,它们往往能直接轰掉T-34坦克的炮塔,将炮塔炸到几米外的地方。德国士兵开玩笑地说:‘T-34坦克遇到虎式坦克时就会有礼貌地摘掉自己的帽子!’”
德国新型坦克的出色表现极大地提高了士气。面对敌人威力巨大的新型坦克,苏联也开始升级火炮加固装甲,最终推出了T-34/85坦克。
上图:满载士兵的T-34坦克爬上河岸。坦克身上的士兵战斗条件艰苦,一不小心就会丧命。敌人仅仅是危险之一,恶劣的环境才是最大的考验。
下图:正在等待进攻命令的T-34坦克方阵。车长手持手枪,车长后面的搭车步兵手持PPSH-41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