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22突击炮

SU-122突击炮

苏联SU-122突击炮是苏联军方对德国新式突击炮的回应。由于突击炮没有炮塔,因此成本更低,制造起来更容易。除去复杂的炮塔后,突击炮可以安装更重的武器。1942年4月,苏联要求研制一辆突击炮,设计团队利用不同口径火炮和不同底盘研制了许多型号,但没有一辆令人满意。卡沙塔诺夫带领的一个设计团队甚至利用一辆缴获的德国PzKpfw Ⅲ坦克制造了一辆突击炮的原型车。但是苏联并没有气馁,在1942年10月利用T-34底盘继续尝试。任务交给了乌拉尔坦克工厂和格里特斯基和斯尼契科夫带领的设计团队。设计团队在一辆M1943型T-34底盘上安装了一门122毫米榴弹炮,榴弹炮的垂直俯仰角度为-3°和+26°,水平偏转角度为±10°,弹药携带量为40枚。后续的测试证实新型突击车非常成功,随后苏联将其命名为SU-122,并开始生产。1942年12月,苏联组建了第一支SU-122突击炮团,包括四个SU-76突击炮连(各17辆)和两个SU-122突击炮连(各8辆)。1943年初,SU-122在列宁格勒前线第一次参加战斗。SU-76与SU-122的组合并不理想,因为SU-76总是遇到磨合问题。最终,苏联将SU-122突击炮组织成一个独立的部队。凭借BP-460A型反坦克炮弹,它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步兵支援武器,能够在远距离外击毁敌人的据点和坦克。苏联总共为东线战场制造了1100辆SU-122突击炮。SU-122突击炮证明了T-34坦克的通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仍然在苏联军队中服役,并广泛出口到非洲和亚洲。

当炮塔拆除后,T-34坦克的底盘仍然很有价值,既可制造牵引车辆,又可制造维修车辆。T-34底盘变成了战场装甲移动起重机和工作车间,它们上面装有助锄和绞盘,可以回收和维修战场上抛锚的苏联坦克,苏联将这样的装甲救援车命名为TT-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T-34坦克被T-54等更先进的坦克取代,苏联便将剩余T-34改装成战场救援用的工程车辆。1958年,苏联发布命令改装剩余的T-34坦克:将坦克的炮塔拆除,在发动机室顶甲板上加装一个工具平台。坦克还加装了一个3吨重的起重机,侧面也加装了大型装载箱。有些机型还安装了红外夜视设备。当地车厂会给这些战场救援车辆加装助锄和绞盘。1955年,少量T-34坦克还被改装成了重型起重机(SPK-5)。最后,某些SU-85坦克歼击车也被改装成救援用车辆,直到1990年仍然在前民主德国军队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