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车

原型车

A-20坦克的原型车取得一些进展,并相当符合苏联装甲坦克总局的技术要求。这辆18.2吨重的坦克保留了BT系列坦克的车轮/履带配置,它安装了更紧凑的新型500马力V-2柴油发动机,底盘是基于BT-7M坦克研制的,与它的前辈BT坦克很相似,它能够依靠四对车轮行驶。与大多数BT坦克类似,A-20坦克也装备了45毫米高速火炮,以及同轴机枪和前向机枪。但是新坦克的车身和炮塔形状变得更加特别,后来都应用到T-34坦克上。A-20坦克拥有一个全新的25毫米厚轧制装甲板炮塔,前部T形倾斜装甲板的角度设定在60°。车身垂过履带,履带外面的车身侧面也是倾斜的,并有25毫米厚。倾斜装甲此前在制造“防弹坦克”的另一个项目——T-46-5坦克计划中也应用过,这辆32.2吨重的坦克已经到达原型车阶段,但随后就被取消。T-46-5坦克的装甲防护方案对A-20坦克有一定的影响。

随后苏联尝试升级A-20坦克的火炮来制造A-30坦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设计团队曾尝试将BT-7坦克上的76.2毫米短管火炮安装到A-20坦克的炮塔上,但是由于炮塔太小,安装较大武器后会让操作变得极为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炮塔座圈不能吸收76.2毫米火炮产生的强大后座力。因此得出项目没有可行性后,A-30坦克也被悄悄丢弃。

A-32坦克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设计,它是基于BT坦克的重大发展。尽管坦克保留了克里斯蒂悬架系统,但复杂的车轮/履带系统最终被除去。坦克不再需要依靠车轮行驶,因此坦克的重量得以有效降低,而降低的重量则可以使用更厚的装甲来补偿,最终在不超出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车身装甲的厚度能达到30~60毫米。设计者还在A-32坦克上安装了新的转向系统,BT坦克和A-20坦克上使用的转向盘被传统的转向杆取代。苏联早期在BT系列坦克的研制中就发现转向盘不是履带车辆的最佳转向方式,同时利用转向杆控制轮式车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BT系列坦克都安装了转向盘。最终科什金的A-32坦克拥有较厚的装甲,装备76.2毫米火炮。到1939年7月,A-20和A-32坦克的原型车都已经准备完毕,并被送到库宾卡的苏联坦克技术科学试验研究院,在那里两辆原型车都证明了机械可靠性,并优于其他所有型号。

没有履带的A-20坦克的性能很差,但是装上履带后就与A-32坦克同样出色。1939年9月1日,就是德国入侵波兰的这一天,A-20和A-32坦克同时出现在为国防委员会举行的一次特殊展览上,展会上包括了苏联的最新坦克:KV重型坦克、昂贵和复杂的T-50轻型坦克和T-40两栖坦克。展会上两辆坦克表现出色,官方对设计都十分满意,但是委员会成员间仍未就选择哪一辆达成共识。科什金的态度非常明确,他相信A-32坦克是最佳选择。他设想A-32坦克应该被认定为是一辆通用型坦克,它能够胜任BT、T-26和T-28轻型坦克的角色,应该在苏联军队中大量装备。A-32坦克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某些委员会成员评估它的成本是T-26轻型坦克的3倍。巴甫洛夫支持A-20坦克,因为它更符合装甲坦克总局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