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1941
1941年末,泥泞的秋季降临在苏联前线,T-34坦克凭借宽大的履带(43厘米)仍然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而德国PzKpfw Ⅲ坦克(履带宽度为36厘米)则经常陷于泥泞的沼泽中。10月,苏联第4坦克旅发动了局部反攻,在该阶段苏联战术粗糙,坦克乘员的训练水平也不如德国。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减缓了德国的进攻,苏联大草原上30多辆PzKpfw坦克浓烟滚滚。德国的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是德国向莫斯科进攻的一部分,德国人希望在寒冬降临前占领苏联的首都。对于没有合适冬季装备的德国坦克来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上图:1941年7月,巴巴罗萨行动早期阶段在白俄罗斯的三辆T-34坦克。
在战役初期,少量的T-34坦克成为莫斯科防御线上的宝贵财产。德国PzKpfw Ⅳ坦克(当时德国火力最强的坦克)上的短管75毫米火炮敌不过苏联T-34坦克上的长管76.2毫米火炮。对德国坦克来说,击毁T-34坦克的唯一方式就是击中坦克后部的发动机格栅。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但是需要德国坦克驾驶员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绕过对手来到苏军后方。德国人受到了T-34坦克的强烈阻击,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阶段遇到的T-28和BT系列坦克不同,德国人始终不能越过T-34坦克这座大山。一名德国坦克中士回忆道:“数量——这不是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了。但是性能更好,这是最可怕的。对于发动机,我们赶不上苏联,苏联坦克非常敏捷,在近距离它们爬上斜坡、穿越沼泽的速度远快于我们炮塔的旋转速度。尽管我们能不断听到炮弹撞击敌人装甲的噪声和振动,但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当他们击中我们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爆炸声,冒起熊熊的火焰,爆炸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都听不到其他人的哭喊声。”
斯大林集结部队进行殊死的抵抗,T-34坦克的出色表现成功延缓了德国人对莫斯科的进攻。随着冰雪的到来,德国坦克的润滑系统冻结,机械零件失灵,德国乘员在他们的坦克下升起火堆以防止发动机被冻裂。苏联的寒冬对德国坦克乘员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的坦克是专门为欧洲行动设计的,根本不能承受如此极端的气候。刀割般的寒风和极低的温度让履带和撞针变脆,容易折断;主炮后坐力缓冲器的液压油冻住,主炮彻底失灵,不能发射炮弹;汽油变得像浓糖浆一样黏稠,发动机不得不一直保持运行,不断消耗宝贵的燃料。
苏联人长久以来都在这里生存,因此他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寒冷天气。他们派出T-34坦克进行夜袭,扰乱德国人。这样的攻击尽管难以计划和执行,但是对于刚刚从T-34坦克的炮火下逃走、疲惫不堪的德国人来说是致命的。德国人逐渐成为冻伤的牺牲品,T-34坦克穿透他们的防线,德国人唯一能阻止T-34坦克的武器只剩下了88毫米高射炮。击毁T-34坦克的其他方式还包括在履带内部或炮塔的后悬下放置高爆地雷,这样的行动需要士兵非常冷静,拥有相当的勇气,最好是在晚上进行。
随着德国在进攻莫斯科中受挫,苏联计划进行反击。对于领导反攻拯救莫斯科的指挥员,斯大林选择了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朱可夫早在1938-1939年就率领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与日本人的战斗中取得胜利,随后朱可夫证明了自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基于苏联在日本的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带来的关于日本决策的重要情报,朱可夫相信日本人不会进攻苏联,因此他从远东调来了8个完整的坦克旅、15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部队数量给苏联带来优势,1941年12月5~6日,朱可夫的步兵来到了莫斯科前线。朱可夫的西伯利亚步兵习惯了苏联的寒冬,给予德国人强有力的打击,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可夫命令T-34坦克部队向德国阵地推进,绕过所有强烈抵抗的据点,直达德国防线身后,在12月的反击中,T-34坦克的最大推进距离达到了104公里。德国装甲指挥官冯·梅林津少将论述了T-34坦克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巨大作用:“1941年我们对T-34坦克的30毫米装甲、76毫米高速火炮、出色的速度和越野性能毫无办法。T-34坦克没有大量出现在战场上,直到我们的矛头接近莫斯科。T-34坦克在拯救苏联首都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