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战场的T-34坦克

东线战场的T-34坦克

东线战场的战争是一场装甲战。当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时,米哈伊尔·科什金的T-34坦克设计还停留在图纸上,苏联对战争的前景极不乐观。一年后T-34坦克开始大规模生产,苏联指挥官朱可夫和科涅夫首先抵抗住德军的进攻,然后进行反攻。T-34坦克大军冲破德军防线,终结了第三帝国。T-34坦克乘员都是农民、工人和职员,他们作为车长、驾驶员、装弹员和炮手,坐在狭窄的坦克内部,怀着必死的决心进入战场。那些平民坦克成员最终成为精英部队,完全能媲美身穿黑色制服的德国坦克兵。所有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坚实的基础:高产量的工厂,快速维修部队、先进的机械和通信网络。苏联能够创造出赢得战争的队伍,并使他们有为了祖国利益战斗到底的决心。

德军元帅冯·伦德斯特称T-34坦克为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T-34坦克和KV/JS重型坦克成为苏联战后坦克设计的起点,成为苏联和其他国家坦克设计的基础。T-34坦克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高效性和战斗力。英国军事史学及理论家瓦西里·利德尔·哈特评论到:“T-34坦克从内到外都是粗糙的,它们甚至没有喷漆。T-34坦克的设计者很少考虑到乘员的舒适性,坦克缺乏先进的仪器。直到1943年,只有指挥官的坦克上才装有无线电设备。而坦克的舒适性和先进性在西方坦克专家眼中是必需的。另一方面,T-34坦克拥有足够厚度和形状适宜的装甲,一门强大的火炮,高速性和可靠性——优秀坦克的基本要素。坦克乘员的舒适性变得不那么重要,尤其是苏联人比其他民族更加坚韧。至于舒适性和辅助工具会增加坦克的重量,让制造变得复杂麻烦。舒适性和辅助工具已经一再推迟我们坦克的发展,德国也是这样,寻求技术完美影响了德国坦克的生产。苏联会从全世界许多不同型号的坦克中吸取想法,然后挑选出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想法,接着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想法应用到一个型号上,能进行集中大规模生产的型号只有一到两种。”

美国在阿伯丁试验场对T-34坦克的测试证实了利德尔·哈特的评价:“T-34坦克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完全适于非熟练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生产。T-34坦克的突出特点是:轮廓低,精简,火力强大,操作简便,履带宽地面压力小,具有能提供全方位最大保护的倾斜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