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风檐刻烛,朝花夕拾。本书最初的酝酿是在笔者博士后出站半年之后,在安时处顺中唯恐业荒于嬉,顺势而为,由出站报告衍生出了新的思考:以莫里斯为个案,从艺术学视角,以其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为经纬,对其艺术与手工艺、诗歌与小说艺术、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整体研究。窃以为这样能较全面集中且系统深入探讨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影响的历史轨迹和价值意义,同时也能弥补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其艺术思想传播与影响的研究侧重欧美、日本而忽略中国之缺憾。近三年时间,笔者利用节假日断续穿梭于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与写作,形成了本书面貌。

时光荏苒,情随事迁。研究与写作期间,也曾因材料搜集困难等想放弃,好在笔者喜爱学术研究,尤幸老师、朋友、家人的鼓励和不少图书馆员的热心帮助,最终得以完成本书。但反躬自问,仍存诸多不足之处,期待方家不吝赐教,以资后续研究。同时,但愿小书能对艺术学科发展有所增益,对同人研究抛砖引玉,足矣!

饮水思源,蝼蛄铭记。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教授、王一川教授、李松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王能宪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陈池瑜教授、张夫也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王廷信教授、胡平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以及同事黄雅峰教授等师友们给予的教诲与宝贵建议。其次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吴伟伟、陈翩女士等的辛勤组稿、编辑和浙江省图书馆王音华、周妮娜等馆员的帮助。再次要感谢爱人陈守兰、女儿郑冰雪等家人的鼎力支持。最后要感谢杭州市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组遴选本书为“杭州学人文库”之一种、批准立项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项目并负责统一出版,同时要感谢书中引用、参考书目和借用图片的作者们。没有他们的无私相助,本书难以完成和出版。

谨此一并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郑立君

2018年5月6日于杭州兰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