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本章小结

4.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首先,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家和上海层面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演进进行研究,得知上海的公众参与制度受本地经济社会特征的影响较多,发展模式呈现的特征为依照国家法规框架下的制度适当迈进。

其次,采取摘录法对国家和上海层面的公众参与制度内容及立法依据进行了一一解读。一是说明法律规范层面的现状规定,之后再从控规编制(包括调整)、控规实施(行政许可)过程的各个步骤中按照一定原则分别分析、论述公众参与制度的条款,力求使上海控规运行过程公众参与制度内容得到全面展示。

最后,本章重点研究了上海控规编制(包括调整)和控规实施(行政许可)过程公众参与制度实施情况。调查发展,从制度执行角度看,上海各个区县都严格执行控规运行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规定,从程序合法律性视角而言满足实质正义的规划合法律性原则,但是公众参与方式的使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涉及的利益群体以及可能引发冲突的风险程度主动选择的结果。从制度执行的效力来看,上海控规运行过程中的大量案例中公众无意见的情况较多,而且公众意见也难以对规划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注释】

[1]郭彦弘.从花园城市到社区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J].城市规划,1981(2):93-101.

[2]刘奇志.城市规划公众参与[D].上海:同济大学,1990.

[3]斯范.改造旧住宅的一个探索——介绍上海市蓬莱路303弄旧里改造试点工程[J].住宅科技,1983(6):12-15.

[4]周广荣,肖跃林,董炽义,等.太原市“五一”广场规划[J].城市规划,1987(4):15-16.

[5]俞正声.认真贯彻实施《城市规划法》全面推进城市规划的法制化建设[J].城乡建设,2000(5):4-5.

[6]吴缚龙.利益过程:城市规划的社会过程[J].城市规划,1991(3):59-61.

[7]参考文章有:王富海.《城市规划法》的修改应以市场经济下城市与规划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为基础[J].城市规划,1998(3):21;宏文.应体现资源配置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J].城市规划,1998(5):35;刘卫明.协调城市建设中的各方利益维护城市的公共和长远利益[J].城市规划,1998(5):35;峦峰.关于我国《城市规划法》修改的几点建议[J].城市规划,1999(9):25-29.

[8]陈越峰.我国城市规划正当性证成机制:合作决策与权力分享——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为对象的分析[J].行政法论丛,2009,12(1):380-405.

[9]田力男.公众参与的探索——青岛市总体规划宣传引发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1):50-51.

[10]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区“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J].城市规划,2003(2):68-71.

[11]姜良安,王甫亚.临沂市:广场怎么建市民说了算[J].城市规划通讯,1999(24):11.

[12]陈榕生.厦门市集美学村12位居民当上“编外”规划师[J].城市规划通讯,2000(24):12.

[13]参考文献包括:邹兵,范军,张永宾,等.从咨询公众到共同决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1,35(8):91-96;莫文竞,段飞.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以昆山市总体规划公众参与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3752-3760;马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探索[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4]邹丽东.“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探索——以上海长宁区为例[J].规划师,2000,16(5):70-72.

[15]李宪宏,程蓉.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闵行区龙柏社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06(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