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皇后挽歌二首
唐·崔 融
(一)
宵陈虚禁夜,夕临空山阴。
日月昏尺景,天地惨何心。
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
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二)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
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
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
——录自《全唐诗》(增订本)卷68—11,中华书局,1999年,第764页。
作者崔融(653—706),字安成。唐齐州全节(今山东省章丘市)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唐中宗李显(656—710,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第7子,武则天第3子。683—684年、705—710年两度在位)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封中岳嵩山,见崔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赞美,封禅毕,命崔融撰《朝觐碑》,遂由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转右史。圣历二年,授著作郎,兼右史内供奉。后迁凤阁舍人。久视元年(700),因惹怒武则天宠臣张昌宗,被贬为婺州(治今浙江省金华市)长史。不久,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长安二年(702),再迁凤阁舍人。翌年,兼修国史。长安四年,任司礼少卿,仍知制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广招文学之士,崔融屈节佞附。张易之被诛后,崔融被贬为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不久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中宗神龙二年(706),以预修《则天实录》之功,封清河县子。崔融为文华美,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尤见功力。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时,因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时年54岁。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包括今河南省新乡、鹤壁等地。因地处春秋古卫国地,故名卫州,治所长期在汲县即今河南省卫辉市,历代稍有变更)刺史,谥曰文。有集60卷、诗词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