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乾陵碑
2025年09月26日
八 乾陵碑
清·朱 枫
唐高宗乾陵在乾州北十里梁山,武后亦祔焉。规模宏状,穷极侈丽。陵左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俗所谓无字碑也。有金都统经略郎君行记,女直字,后有译书。其右碑,四方若棋局,面各五尺,高四尺,计七节,每节一石,浑成层累而上,有盖有座,合高三丈余。今已仆,七石犹存。按《金石录》,述圣纪碑,文武后制,中宗书。乾志称所刻字以金嵌之。余亲自陵上,抉剔苔藓,未见字迹,岂碑字适在土中耶?碑石甚巨,非百人不能扶而起之,为之叹息而已。《石墨镌华》云唐述圣纪碑今倒仆折为数段,止存两段,盖未知碑有七节,且存亦不止两段也。
——录自清·朱枫撰:《雍州金石记》(十卷附记余一卷),惜阴轩丛书本,《历代碑志丛书十七》,第813—814页。“女直字”,经学者考证实为契丹文字。
作者朱枫(1695—?),字近漪,号排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前期有名的金石学者。少时尝苦读,但绝意仕途,不治举业。工诗文,所作冲淡和平,无丝毫矜才使气之习。其子家濂,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陕西醴泉(今礼泉县)、咸宁(今咸阳市)县令。朱枫亦随行任所,于是遍访居地周边古迹,搜访金石文字,“诛茅披碟,时有所得”。积十年而成《雍州金石记》《京兆金石录》(惜已不传)等。《雍州金石记》虽所收仅200种,亦足以为承学之助,间引《石墨镌华》之说,每多纠正。旧无刊本,道光中,三原李氏始刊布流传。著有《柑园小识》,《古今待问录》4卷《录余》1卷《补遗》1卷,《雍州金石记》10卷《余》1卷,《秦汉瓦图记》4卷《补遗》1卷,《排山小集》8卷《后集》6卷《续集》12卷,《印徵》2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