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昭陵乾陵说
2025年09月26日
二 昭陵乾陵说
明·范文光
文光居邠,尝走长安,道过谷口,问太宗祠。人不识为太宗也,漫应之曰:“唐王祠。”即今昭陵,人亦应之曰:“唐王陵。”私心怪之!以为帝也,何王之有?然过奉天,问乾陵,人亦不知有高宗也。亦应之曰:“武则天陵。”范子曰:光今而后知小民之口胜史氏之笔多矣!太宗虽帝,要其功业,著于为王时。当隋季之乱,出之膏火,震以风雷,一时奉唐家者,独此王耳!故至今王之也,实当年有以传此名也。然则人心所属,众誉所归,虽帝王位号赫著人间,斯民固有不从其尊者矣!若夫金轮氏淫毒窃攘,使异世一抔之土,且专其名,君子听之,犹有祸心之恶焉。然高宗实不能夫,特称之曰则天陵。所以愧天下后世之夫不能有其妻者,虽掘地及泉,骨可埋而名不许。嘻!其甚矣!考亭、涑水,大儒秉笔,然定不敢易帝而王,去帝而后。而小民直予之,直夺之;百世千秋,万人一舌。先正谓《春秋》史外传心,岂知史外传口,民言可畏,过者思之。
——录自清·雍正《陕西通志》卷94《艺文十》。清·周铭旂纂光绪十年(1884)刊本《乾州志稿别录》卷2《文录》、范紫东纂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乾县新志》卷14《文征志》、乾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乾县志》之《乾陵志·附录五》(陕西省地方志丛书,2003年,第840页)亦有录文。本文为论说文。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与文德皇后长孙氏(601—636)的合葬陵,民间习称为“唐王陵”,是“易帝为王”;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与武周女皇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墓,民间习称为“武则天陵”,是“去帝耳后”。本文作者对“唐王陵”和“武则天陵”的名称作了辩证。
作者范文光,见第一章《首夏上乾陵》诗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