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谒乾陵记

(三)谒乾陵记

现代·(台湾)高维泰

李唐高宗治,字为善,号天皇。武氏后则天,名曌,亦号天后。当代只称“二圣”。武氏多才略,擅权谋,窃唐位称帝,改唐为周,乃中国史乘唯一女皇帝,崩,与高宗合茔于乾县西北郊六公里处之梁山,史称“乾陵”,并筑陪葬冢十七座,俚语合呼之为“姑(读音若寡)婆陵”,崇封享祀,经垂千二百余年,陵前巨碑华表屹立高耸,其翁仲、翼马、蹲狮、珍禽异兽雕镂琢磨,无不韵致有神,精思巧构,森然罗列,或任守护,或供驱驰,仿佛冥间天府。近考古者经获诸五陪冢中之珍奇文物四千余件,有足多者史迹文化艺术浑然于此,今陈瞻仰间心仪神驰者久之。今陵复经修葺,以为国家观光胜地。吾邑古昔文物行[将]愈益辉煌今世矣。行下愈上遗一将字。

辛未季夏乾县大坡口高维泰撰书 旅次台湾板桥

——录自乾陵博物馆藏高维泰墨迹(首届中国“乾陵杯”书法篆刻大展作品)。辛未季夏,为1991年6月。标点为录者所加。

作者高维泰,别号岳东,1916年10月出生,今陕西省乾县梁村镇大坡口村人。高氏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年时受其叔父高鹏(黄埔军校四期学员,曾任国民军团长,1938年在抗击日寇的台儿庄战役中率全团以身殉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44年从四川壁立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肄业后参加青年军,编入远征军二〇一师,充当二等列兵。旋调中央干部学校受训,结业后派往青年军二〇六师任连训导员、政治教官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学,完成高等学业。返回陕西后,曾任彬县、乾县师范学校教员兼教务或训导主任,被选为乾县国民党部执行委员。之后,离开陕西到南京卫戍司令部工作。1949年随军到台湾。曾兼任多所军事学校、大专院校教官、教授和国民党中央党部特种党务改造委员、党务专员等职。1970年以陆军少校衔退役。之后又转入教育界任大专学校教授达20年之久。1990年二度退休,以读书、写作乐度晚年。高维泰一生勤勉好学,学识丰博,治学严谨,笔耕不辍,长期为报刊撰稿。著有《苏秦事迹考》《中国社会教育本质之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