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4月

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王毅参观乾陵及乾陵博物馆。

7日,“乾县大旅游行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在西安宾馆举办。乾陵管理处主任景雪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推介会。

11—13日,“2011年陕西文博宣教工作会议暨博物馆教育专题研讨会”在汉中市博物馆隆重召开。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宣教部主任王晓莉、副主任陈丽萍参加会议。

16日,“西部帝王陵墓旅游联盟推介会”在西安金石宾馆举行,乾陵管理处纪委书记刘茜带领相关人员参加了推介会。

是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陕西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抢救项目——“唐乾陵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墓壁画、彩绘陶俑抢救保护修复工程”进行了验收。

由王丹华(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袁仲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杜晓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研究员)、黄克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周铁(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员)、陈中行(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奚三彩(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马家郁(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涛(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主任、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研究员)、杨军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罗黎(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11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墓室壁画及出土彩绘陶俑保护工程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项目组负责人李玉虎教授对项目的总结汇报。专家组就项目中使用的保护材料、保护工艺等问题向项目组进行了质询,李玉虎教授、胡道道教授等项目组成员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唐乾陵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轰动海内外的考古发现,两墓后墓室的《天象图》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与学术价值,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光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墓室《天象图》上滋生了严重的蓝藻霉菌,腐蚀遮盖了其原貌,使其几乎全部变为灰绿色。同时,还发生了风化褪色、地仗层疏松、空鼓等并生病害,整体濒临自毁。

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重视与支持下,自1996年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上述病害产生的成因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独创出了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显现加固剂、蓝藻霉菌去除剂、回位修复剂等。从2000年起先期对严重滋生病害壁画的隐蔽部位进行了小面积去除、防治;对严重风化褪色的彩绘陶俑的隐蔽部位进行了小面积显现加固,清晰显现了原有图形与彩绘。经过近3年时间9个旅游黄金周的自然环境时效考验,未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经陕西省文物局2003年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4—2005年进行了整体实施,使唐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两座墓后墓室全部变为灰绿色的穹隆顶恢复了满天繁星的景象,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定位准确,银河横贯其中,蔚为壮观。后墓室东壁上部恢复出一轮显现的红日,其中的金乌三足鸟栩栩如生;同时使原本灰头灰脑、模糊不清的彩绘陶俑恢复了表情、服饰、发饰,清晰的显现了出土时的色彩。经过对修复后的每一处壁画、每一例文物的持续跟踪观察,经久未发生变化。

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认真讨论后认为:该项目组对壁画和彩绘陶俑病害产生成因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制出了保护加固材料及工艺。经这些保护加固材料及工艺保护修复的壁画和彩绘陶俑,经11年的跟踪观察,保护效果良好;抢救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程序规范、技术路线合理、在壁画、彩绘陶俑的抢救保护加固材料研发、修复工艺等方面有创新,保护效果良好。同时,该项目资料完整、规范,符合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的要求。因此,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细化项目文本后,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推广应用。

23—25日,乾县县委书记黄启平、县长任杰、乾陵管理处主任景雪峰等一行9人赴海南三亚睿嘉通文化有限公司考察“西洽会”签约的牡丹园建设项目,并赴南山景区管委会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