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
唐·武则天
维宏道元年岁次癸未十二月甲寅朔四日丁巳,大行天皇崩於洛阳宫之贞观殿,殡於乾元殿之西阶。粤以文明元年五月壬午朔十五日景(丙)申,发自瀍洛,旋於镐京。以其年八月庚辰朔十一日庚寅,将迁座於乾陵,礼也。晓雾收碧,晨霞泛丹,庭分羽卫,肂启龙攒。哀子嗣皇帝轮,攀诉容车,崩号扆殿,悲蜃辂之空严,感凤樽之虚荐。擗摽糜溃,充穷殒裂,剡思攀而还迷,羸喘兴而复绝。俯惟茕恳,荼毒交侵,瞻白云而茹泣,望苍野而摧心。怆游冠之日远,哀坠剑之年深。泪有变於湘竹,恨方缠於谷林。念兹孤幼,哽咽荒襟,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顾慕丹楹,回环紫掖,抚眇嗣而伤今,想宸颜而恸昔。寄柔情於简素,播天声於金石。其词曰:
月瑶诞庆,云邱降祥。仙源汉远,圣绪天长。绕枢飞电,丽室腾光。鸟庭开象,龙德含章。六艺生知,四聪神授。晦迹登序,韬光齿胄。缀玉词条,缉琼文囿。发挥绿错,牢笼紫宙。鉴符敦敏,量本疏通。宾门表誉,纳麓彰功。始潜朱邸,或跃青宫。夏余钦德,周诵倾风。粤自铜闱,虔膺宝命。惠沾动植,信洎翔泳。淳化有敷,至仁无竞。教溢璇寓,道光金镜。五龙开运,六羽升年。西云应吕,南风散絃。晷符羲日,荫广尧天。贲园旌士,焚林荩贤。濬明上格,财成下济。问寝承亲,在原申悌。戒盈茅宇,蠲奢土砌。衢室禋宗,云门飨帝。以圣承圣,资明嗣明。礼崇殷夏,乐盛咸英。时和俗泰,天平地成。永同文轨,长垂颂声。德动乾符,威清地纪。澄氛禭穴,扫沴濛汜。推毂六师,坐知千里。亭毒寰县,莹镜图史。霜戟林耸,月旗云亘。叠鼓萧关,鸣笳松嶝。追凉水殿,避暑山楹。霞翻浪井,树响层城。务简通三,神凝得一。元池肆赏,青邱伫逸。访道顺风,养真乘日。拜牧襄野,尊师石室。宝献河宗,賮归王会。浮毳交影,飞轮系轪。云封荐款,日观申虔。告成七庙,归功九天。无事无为,爰游爰豫。骨域延想,汾川涤虑。仪凤巢阿,飞麟在驭。火林归朔,烛乡移曙。所冀元寿,齐年紫皇。祲兴旅馆,灾缠未央。遽脱屣於宸极,奄乘云於帝乡。亘天维而落构,匝日寓而沈光。殉百身而靡赎,积万古而徒伤。魂销志殒,裂骨抽肠。受玉几之遗顾,讬宝业於穷荒。嗣君孝切,谅闇居丧。集大务於残喘,积众忧於未亡。所以割深哀而克励,力迷衿而自强。呜呼哀哉!浃埏遏密,绵区缟素。恨钧天之不归,瞻鼎湖以凝慕。呜呼哀哉!攀圣滋远,恋德滋深。诉昊穹而雨泗,擗厚载而崩心。泣人灵而洒悲霰,晦宇宙而起愁阴。呜呼哀哉!缇琯移序,朱明应律。蛩竁方营,龟谋献吉。背九洛而移驭,傃八川而从跸。列璧羽之逶迤,动锺挽之萧瑟。顾园邑之苍翠,望岩之纡郁。乔阳之舄不追,茂陵之书方出。呜呼哀哉!迹图悬圃,神降长流。去重阳之奕奕,袭大夜之悠悠。同霸茔之薄窆,契纪廛而莫修。思门山於夕月,悲陇树於新秋。呜呼哀哉!想轩驾之攀龙,思嵞(涂)山之恋凤。矧承眷於先房,誓牵毁而哀送。岂谓务切至綦,事违深倥。仍徇公而抑己,遂夺情以从众。悲千罔极之悲,痛万终天之痛。呜呼哀哉!恭惟圣烈,实镂微衷。敬因彤管,载撰元功。业弥遥而道弥著,时益远而声益隆。播二仪而不极,横四海而焉穷。呜呼哀哉!
——录自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96,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第992—993页。
作者武则天(624—705),名曌(音照),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功臣应国公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生母。14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相继废掉中宗和睿宗,自立为皇帝(690—705年在位),建立武周王朝,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史称“武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上重用酷吏,打击门阀,发展科举,重用寒门,加强地方吏治,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上,“劝农桑,薄赋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军事上,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恢复了安西四镇(指隶属唐朝安西大都护府节制的龟兹、焉耆(后为碎叶)、于阗和疏勒四个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乾陵寝宫。唐玄宗开元四年(716),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加谥“则天顺圣皇后”。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在她执政期间,不仅重视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本人也能诗善文,留下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诗文著作。据统计,武则天有诗57首,其中《全唐诗》中收录了46首,其余11首散见于唐代其他文集。有独立成篇的文章80余篇,绝大部分收于唐代文集中,少量散见于民间碑刻。《旧唐书》明确记载的著作有:《臣轨》2卷,《百僚新诫》5卷,《玄览》《古今内范》各100卷,《青宫纪要》、《少阳正范》各30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列女传》各20卷,《内范要略》10卷,《垂拱格》4卷,《字海》100卷,《紫宸礼要》10卷,《乐书要录》10卷,《兆人本业》5卷,《高宗实录》《古今内范记》《列女传》各100卷,《文集》120卷、《保傅乳母传》1卷等。这数百卷巨著,是武则天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具体反映和阐发,只可惜大多已佚。其飞白书“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今人罗元贞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