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梁山辩

六 梁山辩

清·蒋兆甲

《省志》载:梁山在乾州北十里。《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五年,幸梁山宫。颜师古注:梁山在岐山东,九峻山(九峻山应为九嵕﹝zōng﹞山——录者注)西。《魏书·地形志》:漠西县有梁山。《括地志》:山在雍州好畤县西北十八里。《元和志》:梁山,高宗乾[陵]所在。《地理通释》:山在京兆府奉天县北五里。又《扶风志》亦载:梁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据此,梁山当在乾州为是,《麟游县志》恐误。此条从《岐山县志》采入。

按《麟游县志》:梁山即县治山原。又云:县治为梁山旧址,周太王去豳(邠)逾梁山即此。永寿、乾州二《志》皆有梁山,非是。其意盖谓乾、永之梁山,乃秦宫、唐陵所在,而非太王之所逾也。此缘亲历其地而知,非从纸上得之者。且颜籕(zhòu)、魏收、李泰、李吉甫、王应麟之属,亦未尝谓乾、永梁山即太王所逾。《岐山志》乃承孔氏《诗疏》之误而驳之,无乃非其所是与!

又按《史记·周本纪》:去邠,渡漆、沮,逾梁山。《麟游志》谓:漆水在县东南,《后汉书》注沮水不知所在。合普润以东之岐水入渭。此正《汉书》漆县之漆,《绵》诗所谓“率西水浒”者是也。太王当日必渡此水,然后西逾梁山。迄今数千百年,光景宛犹在目,可谓史中亦有画矣。总之,逾山渡水,显然俱在麟游。诸儒聚讼纷纭,无异盲人道黑白也。

——录自清·郑德枢纂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永寿县重修新志》卷9《艺文类·辩》。“《省志》”指明嘉靖《陕西通志》,陕西巡抚赵廷瑞修,陕西三原籍著名学者马理、高陵籍著名学者吕柟主持编纂,嘉靖二十一年(1542)完成,共四十卷,分土地、文献、民物、政事四纲,下列28目,全书共约190万字,另有天象、地理、山脉、河流、城池、物产等附图200余幅,号称“上下古今,括囊殆尽”,是陕西历史上一部著名的省级地方志书。

作者认为《史记·周本纪》记周太王去邠,“渡漆、沮,逾梁山”之梁山不是乾州(今陕西省乾县)的梁山,而是在麟游县,漆水也在麟游县东南。太王当日“逾山渡水,显然俱在麟游”。文章对《岐山县志》所引《省志》中“梁山当在乾州为是”的说法作了辩驳,而赞同《麟游县志》对此的记述。此为一家讹误之言,录以备考。

作者蒋兆甲,生卒年不详。今陕西省渭南市人。官岐山县教谕,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郴州邑令。参与纂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岐山县志》(《陕西省志·著述志》第四编历史地理第三章方志第三节州县志),余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