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主要研究内容
2025年09月26日
1.5 主要研究内容
为此,本书将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1)推导侧向受荷桩的基本方程及考虑各种荷载作用条件下的简化基本方程。结合对基本方程的求解,回顾Winkler地基梁模型的弹性和弹塑性解答(p-y曲线法)。重点讨论地基反力模量的经验值、关系式,并提出计算地基反力模量的理论公式。最后将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有的经验值、关系式进行对比分析(第2章);
(2)第3章对现有极限抗力分布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建议采用能够包含现有极限抗力分布模式,而且能够考虑各种效应(如土体分层、群桩效应、桩土开裂等)的统一抗力分布模式。将桩视为沿深度方向上连续分布的“单元锚锭板”,根据锚锭板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和上下限极限分析结果,初步讨论统一抗力分布模式中相应参数的选取,作为第五章、第六章中单桩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参数选取的依据;
(3)第4章介绍基于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侧向受荷桩弹塑性理论解及其分析程序GASLFP(Guo,2002,2004),并推导基于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有限差分法统一计算格式、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FDLLP。基于这些解答,对影响侧向受荷桩性状的主要参数(地基反力模量和土体极限抗力)进行分析;
(4)采用程序GASLFP和FDLLP对侧向受荷单桩进行结构线性(第5章)和非线性(第6章)分析。根据大量的实例分析,给出确定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参数选取范围及考虑桩身结构非线性的分析方法;
(5)基于单桩的分析结果和分析参数,第7章对群桩中各单桩的性状进行初步研究,重点讨论各桩的土体极限抗力和群桩效应;
(6)作为侧向受荷桩当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第8章将分析和讨论海洋钙质砂土中单桩的静力和循环特性,以及循环荷载作用对土体极限抗力的影响;
(7)最后,第9章对本书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