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本章小结

3.6 本章小结

对侧向受荷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较大荷载水平作用下,浅层土体发生较大的变形和应力,从而发生屈服甚至破坏,此时土体抗力达到了极限抗力。而现有极限抗力分布模式只反映了一定的土体、桩基和荷载条件下的情况。因此,建议采用由三个参数(Ng0和n)确定的统一极限抗力分布。

本章对现有极限抗力分布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各自对应的Ng0和n组合值。因此,统一极限抗力分布能包括或近似拟合现有的极限抗力分布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Ng0和n组合值,统一极限抗力分布还能够反映不同的土体、桩基和加载条件,如分层土体、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间隙形成、群桩效应等。

侧向受荷桩可视为沿深度方向上连续的“单元”锚锭板组成的杆系结构。通过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砂土中锚锭板极限拉拔力的经验公式。通过与锚锭板极限拉拔力的比较,侧向受荷桩的极限抗力分布可初步选取如下参数:α0=0和n=1.7。

对于黏土,本章分别通过拟合土体极限分析中有限单元上下限解和室内试验数据,得出了黏土中锚锭板的统一拉拔强度公式。通过与锚锭板极限拉拔强度的比较,侧向受荷桩的极限抗力分布参数如下:n=0.36~1.0和α0=0~0.4。对于正常固结黏土,可初步选取n=0.7和α0=0.2。

与锚锭板极限拉拔强度比较,侧向受荷桩的α0和Ng值可能受桩的连续体效应(各“单元锚锭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土体组成条件、桩的施工扰动、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影响。真实的α0和Ng值只有通过桩的现场试验反分析得到,这将在第5章中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