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概  述

9.1 概 述

根据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表明,侧向受荷桩的性状主要发生在上部10d深度内。特别是在(5~7d)深度内,土体发生的侧向变形和应力比深层土体大很多倍,在较小的荷载水平下,就会发生屈服或塑性破坏(Poulos,1971a;Guo,2002)。因此,弹性解答很难准确预测侧向受荷桩的性状。然而,如果没有准确地选定浅层土体的极限抗力分布(Randolph等,1988;Guo,2002;Guo&Zhu,2004),弹塑性分析也不可能给出满意的解答。

本书在回顾与讨论了侧向受荷桩现有分析方法、参数选取和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基础上,论证并建议采用基于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封闭理论解和分析程序GASLFP(Guo,2002,2004),并推导了基于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侧向受荷桩差分法统一格式,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FDLLP。采用上述程序,本论文讨论了影响侧向受荷性状的主要参数,分析了侧向受荷单桩的结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

在侧向受荷单桩的结构线性和非线性研究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重点讨论了影响侧向受荷桩性状的主要参数(包括地基反力模量、统一极限抗力分布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过程。并且在单桩的分析基础上,本论文还初步研究了群桩的性状、单桩的循环荷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