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非线性p-y模型的求解
2025年09月26日
2.6 非线性p-y模型的求解
采用p-y曲线法分析侧向受荷桩的性状时,一般采用差分法(Reese,1977;Gleser,1984;Reese& Van Impe,2001)或有限杆单元法(Mc Vay等,1996)进行求解。相应的程序有COM624P(Wang&Reese,1993),LPILE Plus(Reese& Wang,1997)和FLPier(Mc Vay等,1996)等。
对于简化的弹塑性p-y曲线模型(图2-16),Dawson(1980)给出了k为常数、pu=Nd(a+bx)线性变化的理论解。尽管该解答包含了土体极限抗力沿深度为常数的解答(如Hsiung,2003),但与一般的p-y曲线法一样,很难反映土体分层、桩基施工效应和加载类型的影响。
另外,Ashour等(1998)、Ashour&Norris(2000)提出采用应变楔体法求解桩的性状,可避免人为输入p-y曲线,但必须假定桩前破坏楔体的大小、桩土界面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采用反复迭代过程求解每一点的变形。分析过程比较复杂,很难在设计中推广应用。
图2-16 简化p-y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