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新歲竹枝詞(十二首)
鄭貫公
三更半夜便裝身,迷信心誠好拜神。直向燈籠洲路去,拜完然後賀新春。
裝身:打扮。燈籠洲:即今銅鑼灣、天后一帶。燈籠洲有天后廟,所祀天后娘娘,舊稱「燈籠洲媽」。
長袍馬褂究何之,馳走三環苦不辭。相見恭維皆泛語,其餘話句好天時。
聽如雷響視如煙,爆竹齊燒不吝錢。南北行街生意大,家家燃放萬千千。
南北行街:上環文咸西街,此街乃從事南北貨物轉口生意之集中地,故又稱「南北行街」。
筵開春茗客紛紛,侑酒招花跌一文。妓女不知遷寨恨,上廳猶著拜年裙。
春茗:粵俗,公司社團每於新春舉行春宴招呼賓客員工,稱為春茗。一文:指妓寨揩銀一元。遷寨:指一九○三年香港政府頒令水坑口之妓寨分批西遷石塘咀。
闊佬充成手段高,要尋老契去煎糕。封包利是層層剝,羊牯居然尚自豪。
老契:妓寨術語,妓女、姘頭。煎糕:妓寨術語,即「煎粉茶」。新年時,妓女煎粉茶以待恩客闊少,恩客須封大利是(紅包)答謝,以示回禮。利是:粵語,紅包。羊牯:粵語,被人矇騙而不自覺,意指容易上當,義近俗語「水魚」。
打鑼打鼓舞獅頭,炮仗堆埋亦不嬲。但望有懸銀紙賞,忙忙綠竹上騎樓。
不嬲:粵語,總是、向來。
飲罷新年酒幾杯,興高又話發橫財。骨牌骰子關門賭,一日人情亦爽哉。
骨牌:天九。
新春無事覺無聊,走出街頭睇戲招。院有四家隨便去,精神打醒看通宵。
四家:指太平戲園(在西環)、重慶戲園(在上環)、高陞戲園(在上環)、奄派亞戲院(在上環)。
舖頭初五大開張,循例酬神不敢忘。香港商場情最重,紅包燒肉送街坊。
舖頭:粵語,商舖。街坊:粵語,鄰里。
最近新聞寨要遷,拜年順便設離筵。水坑漫說深無底,此後誰人拚命填。
新年最是得閒時,賽馬于今已有期。預便逢場爭作興,電車齊搭快如飛。
得閒:粵語,有空閒。
聞道親王到港遊,彩棚準備搭街頭。春宵從此增高慶,燈火笙歌是更幽。
按:詞連載於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及二月一日《唯一趣報有所謂》,署名「仍舊」。鄭貫公(一八八○—一九○六),原名道,字貫一,別署自立、仍舊。廣東香山人。年少東渡日本,入梁啟超創辦之大同學校讀書。後任《清議報》編輯,並與馮自由、馮自強創辦《開智錄》,同時加入中興會。一九○一年三月,鄭氏前赴香港《中國日報》工作。一九○三年,創辦《世界公益報》。次年,創辦《廣東日報》。一九○五年,鄭氏創辦《唯一趣報有所謂》,並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幹事。次年六月,病卒,終年二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