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竹枝詞(十九首)
余逸民
放衙歸來日漸西,敘香園裡手同攜。燒鵝賴粉絲苗飯,更有新鮮白切雞。
敘香園:食肆名,在中環。
書坊朝夕往來頻,祥記纔過又百新。深幸阿爺腰腳健,相隨從不怕勞神。
祥記:祥記書局,在中環鴨巴甸街二十九號。百新:百新書局,在中環德輔道中。
習完經史習駢文,唐代詩詞暇亦溫。聲調高低真悅耳,縱然讀錯也銷魂。
奏琴一曲暮煙青,功課無多且暫停。相與戲園聯袂去,貪看顏色武英雄。
英雄氣慨牧牛兒,腰帶銀槍插兩支。一副驕人新馬刺,花靴襯出更趨時。
夏季光陰又變遷,時鐘較快易明天。呼聲一片催開飯,姑仔今宵要早眠。
次句:五十年代政府規定夏天時鐘撥快一小時,七十年代取消。較:粵語,調校。
新聲愛聽牧童歌,接罷長波接短波。唱牒嗷嘈千百轉,高山流水不嫌多。
雨衣新試不知寒,一路乘車到格蘭。食指已經連日動,契娘相請食牛肝。
格蘭:格蘭酒店,在九龍尖沙咀。契娘:粵語,乾媽。
入夜笙歌接劇場,高陞普慶或中央。小孫早已知詳細,老太毋須閱報章。
高陞:高陞戲院,在上環皇后大道西;普慶:普慶戲院,在油蔴地彌敦道;中央:中央戲院,在中環皇后大道中。
上學聯羣興倍濃,窗前一喚去如龍。校門深鎖天猶早,等到喉乾未夠鐘。
罰人寫字冇陰功,矮仔先生計已窮。三代一門齊執筆,銀鉤鐵筆快如風。
打波最好係今朝,舊日傷痕已結焦。止渴不愁無凍品,雪糕而後又冰條。
打波:港人謂打球為打波,波為英語ball之音譯詞。
胃口交秋便不同,已涼天氣腹常空。金城和菜山珍粥,也在星期食品中。
金城:金城酒家,在中環皇后大道中。山珍:山珍飯店,在中環電車路。
先到公司後飲茶,擺花街口近中華。層層樓閣都游遍,拖住爺爺過別家。
擺花街:在中環。中華:中華百貨公司,在中環皇后大道中。
播音時刻每忘形,斗室無人耳更靈。祇有方榮能講古,一邊食飯一邊聽。
方榮:戰後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電臺播音員,專講小說。
身體而今逐漸高,過年要買大關刀。偶然遇著江湖客,測字何妨費二毛。
睇相如何至有斟,衣冠宜古不宜今。茶精眼鏡長煙斗,兩撇蝦鬚舊背心。
睇:粵語,看。睇相:相命。
肥甘滿席眼都花,筷子唔知邊處叉。西菜不如唐菜好,鼓油雞髀勝牛扒。
一島孤懸亦異鄉,海天遠闊隔重洋。自從洗過龍船水,便覺光陰分外長。
按:詞原載余逸民《逸翁詩稿》,凡二十八首。據方寬烈《香港詩詞紀事分類選集》、《再談兩位香港詩人的竹枝詞》著錄,得十九首。余逸民,名芸,廣東台山人。少居廣州,從學於李智崇、伍憲子。後來香港,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旋赴牛津大學攻讀法學。返港後,任漢文師範學堂校長及漢文視學官。卒年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