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竹枝詞序
2025年08月10日
香海竹枝詞序
李景康
偉伯茂才倡為香海竹枝詞,碩果社同人和之,爰屬予為之序。予維竹枝詞之見於篇什者,始自劉禹錫,然自貞元迄大中,百年之間,已歷三變,無復巴渝本色。厥後去唐愈遠,而其變愈甚,今日香海竹枝詞之作,殆將步武楊鐵崖歟?夫詞之別體有三:曰竹枝、柳枝、橘枝,然柳枝詞無不詠柳,橘枝詞無不詠橘,獨竹枝詞未嘗詠竹者,其故安在哉?蓋其調原屬巴渝土風舞之詞,方其歌也,吹笛擊鼓,揚袖雎舞以赴節,每歌第四字,則聽者齊唱「竹枝」二字,曼聲而和之,及歌第七字,又齊唱「女兒」二字,曼聲而和之,此竹枝命名之所由來。而其詞皆婦人女子之歌,故每句俱以「女兒」二字殿之也,是故劉禹錫之作,大抵本其俚句,變為文言,尚非創作也。由是觀之,竹枝詞特異之點有四焉:所言皆巴渝之風土人情,其異一也;命意皆婦人女子之辭,其異二也;歌時襯以鼓笛,形以雎舞,其異三也;每句皆齊唱竹枝女兒,曼聲和之,其異四也。其後白居易仿作,命意不免以作者為主,其變一也;皇甫松之作,每首兩句,而轉押仄韻,其變二也;孫光憲之作,則憑空寫景,無復巴渝風物,其異三也。唐之季世,區區百年之間,蓋已數變矣。降及元代,鐵崖樂府,則有《西湖竹枝詞》焉,《吳下竹枝詞》焉。夫既曰西湖,又曰吳下,則吳姬越女,祇宜白紵之歌、採蓮之曲。至於鼓笛之樂、巴渝之音、揚袖之舞,又何所用哉!鐵崖既開其端,後世尤而效之,是以彭羨門有《廣州竹枝詞》兩首,尤西堂更有《外國竹枝詞》百首,蓋愈變而愈甚,所謂竹枝詞者,已成詩之別體,無復劉氏之舊矣。同人今為香海竹枝詞,豈非步武鐵崖之變格也歟?
按:本文載於一九六三年李景康《李景康先生詩文集》。李景康(一八九○—一九六○),廣東南海人。香港大學首屆文科畢業。曾任華人視學官、漢文中學及師範學校校長等。李氏善詩文,碩果詩社社員,著有《李景康先生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