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主动式干预:理论、方法与实践》简介
《住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主动式干预:理论、方法与实践》这本书是由.谭少华等著创作的,《住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主动式干预:理论、方法与实践》共有74章节
1
前言
早期的城乡规划学“脱胎”于建筑学,随着建筑学科参与根治“城市病”工作的深入,促使城乡规划学逐步从建筑学中剥离,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一级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1 建成环境干预人群健康研究的迫切性 1.1 人群健康视角下城市步行环境研究缘起 1.2 研究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1.2.1 体力活动是有效缓解慢性...
3
1 建成环境干预人群健康研究的迫切性
...
4
1.1 人群健康视角下城市步行环境研究缘起
人的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城市快速发展引领物质财富大幅增长的同时,环境的恶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却引发了新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当今许多慢性病...
5
1.2 研究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
6
1.2.1 体力活动是有效缓解慢性病的重要途径
当今全球许多慢性病逐渐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发布的《2017世界卫生统计报告》(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7...
7
1.2.2 增加步行能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快速扩张需求,我国城市空间建设的重点总体上表现为对快速增长需求下的城市空间骨架的扩张和总量的满足,致使城市土地迅速扩张。在...
8
1.2.3 对人健康需求的探索是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必然命题
从学科发展层面来看,早期的城乡规划学脱胎于建筑学,主要关注城市功能要素布局与空间形态导控的问题,随着建筑学科参与根治“城市病”工作的深入,促使其逐步从建筑学中剥...
9
1.3 研究视角
本书主要从空间环境视角、人群心理与行为视角及供需关系视角探讨城市建成环境特征、步行心理与行为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如图1.4所示。 图1.4 研究内容与...
10
1.4 研究内容
...
11
1.4.1 研究重点
本书以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主动式健康干预作为抗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主要途径,以步行行为为中介要素,开展了住区层面步行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12
1.4.2 内容编排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2~3章)为理论研究部分,主要从环境与人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主动式干预作用,同时基于体力活动视角,分...
13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城乡规划学为主导学科,以行为学、心理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环境设计等相关学科为辅助支撑,采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检索相结合...
14
1.5.1 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涉及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与逻辑推导。在第2章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通过系统整理、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和建筑学在“人-环境”关系研究...
15
1.5.2 实地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方法主要涉及问卷法、现场勘查与访谈。对研究区域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发放和访谈,获取特定个体属性特征和步行行为特征等基础数据,为相应理论框架下的模型量化分析提...
16
1.5.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基础数据的统计处理与成果图形化处理。一方面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所得的物质空间形态特征...
17
2 体力活动视角下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着重以体力活动为视角来探讨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其中主要探讨三类关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住区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18
2.1 环境与人群健康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即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从最初的简单联系逐渐转变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认识上来。早期在人类社会缺乏经验和技术...
19
2.1.1 环境对人群的决定作用及可能性
1)环境对人群的决定作用 空间环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探讨的永恒主题。人类以空间环境作为自身生产生活的活动载体,空间环...
20
2.1.2 人群对环境的适应性与感知
1)人群对环境的适应性 “adjustment”一词意为“协调”或“适应”,由英国学者罗士培(Percy Maude Roxby)于1930年首先创用。它既意味...
21
2.2 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广义上的建成环境是指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为人类活动提供场地的人造环境,这些人造环境既有广阔性又有聚集性;并且有众多学者认为对建成环境的研究和言论会对公共健康...
22
2.2.1 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正、反影响
图2.5 喧嚣的城市环境 喧嚣的城市环境会对人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图2.5所示。当今许多慢性疾病,如哮喘与过敏病症、动物传播的疾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病症...
23
2.2.2 建成环境的主动式干预
城市与人群是空间环境与人类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城市建成环境空间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现代城市生活远离自然环境的现...
24
2.3 住区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住区环境作为建成环境的一部分,广义上是指居住区内部除居住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其中包括休闲步道、基础设施、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本节所研究的住区环境,则特指为人群...
25
2.3.1 住区环境引发步行行为
步行行为不仅有利于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还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出行成本、增强社会效益、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为本书研究适宜步行的建成环境提供了现实意...
26
2.3.2 体力活动有益于慢性疾病的恢复
在当前机动性主导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过多依赖汽车出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造成人群慢性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如图2.9所示。世界...
27
本章小结
早期人们对于环境与人群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环境可能论、协调论、感知论等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来解释人地关系。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多变,受到地理位置、气候...
28
3 主动式健康干预的住区步行环境
【本章重点】有效的体力活动是减少肥胖等慢性病发生的首要途径,构建吸引人群主动步行、增加体力活动机会的住区步行环境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慢性病发生、有效干预人群健康的...
29
3.1 环境对步行行为干预理论回顾
步行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类型,在探索吸引人群主动步行的步行环境时,必然要回归到行为与环境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探讨,本文选择从环境对行为的干预视角进行理论探索。...
30
3.1.1 环境心理和行为学视角
回顾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领域有关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两大对立的“人—环境”理论上,一个是强调环境力量对人的行为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