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舒适步行环境的营造
1)步行设施舒适性的提升
步行空间设施的舒适性关系到人群步行的便利程度。主动式步行干预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步行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能的人群的步行需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干预:拓宽步行道,增加休息交流空间;设置满足步行需求的人性化步行设施。
(1)适宜的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受到人流量、各类使用者舒适性通过以及其活动需求等要素的影响。首先可以考虑单因子影响下的人行道宽度要求。英国的《步行空间设计手册1》,对这部分内容有相关要求,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如人行道宽度的确定,不能单独考虑人流量,还要结合各类使用者通过时的最大宽度要求(表6.21),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活动需求的人群的舒适性(表6.22)需求;此外,在特殊地段可以适当增加人行道宽度,例如,学校和商店周边。
表6.21 满足各类人群舒适性通过需求的人行道宽度设定
表6.22 满足功能需求的人行道和行走区宽度设定
步行空间的舒适性还与人们视野中感知的绿化、天空和建筑的比例有关。对于建筑高度较高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步行空间宽度或者减少行道树的密度,以保证人们对天空的可见,减少步行空间的昏暗感,增加人群步行的舒适感。
步行空间中设施的布局与人们步行的舒适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座椅设置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不阻碍行人通过,即流动的人不会对人们的休憩行为造成影响。所以在人流量大的线性空间中,不宜布置大量的座椅,应该根据两侧功能选择座椅位置。座椅适合贴近建筑或者绿化布局,并结合乔木设置,且以连座座椅为主(表6.23)。在步行空间外侧时背对车行道,在步行空间内侧时面向车行道。在节点空间中可以布置较为丰富的座椅,形式和位置也可较为自由。
表6.23 座椅形式选择方法总结
垃圾箱的位置关系到人们是否可以迅速地将手中的垃圾扔掉,所以其布局也与人们的舒适感有关。根据需求垃圾箱的位置可以设置为固定型、移动型和依托型3种。固定型可用于人流量较少的路旁,移动型配合设施与人流量变化较多的节点场所,依托型设置于人流量较多的狭小空间。垃圾箱最好靠近商店、节点和公交站牌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产生小量、快速、游移性质的垃圾,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性质和人流量具体确定。同时结合绿化植物的设计对垃圾箱做一些隐蔽措施,以减少人们的不适感。
(2)针对性设置不同步行空间
调查发现步行道宽度对人群交通性步行、购物性步行、休闲性步行都有显著影响,拓宽步行道宽度对促进人群步行出行至关重要。宽阔的步行道可以布置多样步行空间,同时可以提供人们活动、表演的空间增加步行空间步行趣味。不同人群由于不同的自身特点对步行环境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步行系统中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相应的步行空间。比如,老人的舒适行走距离是成年人的一半,只有150 m,超过这个距离,就应该设置途中休息处(图6.44),对老人而言,步行中有效的步行休息可以补充体力缓解疲劳,从而延长步行时间和步行距离。在休息交流空间中可以用适当的座椅设置来增加人群和其他行人的交流(图6.45至图6.46)。
图6.44 不设休憩空间与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休憩空间情况下人的疲劳曲线之比较
(资料来源:范佳山.商业街中人的行为与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图6.45 步行系统中的休息交流空间布置
(资料来源:王媛婷.基于原居安老思想的社区规划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配置适宜的人性化步行设施
首先应该提供符合人群使用特征的步行道,在路面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用表面平整、透水性强又不易湿滑的材料。目前很多路面选用石材铺装,只注重图案、色彩好看,却忽视雨雪天气路面湿滑的问题,而且一些砂砾、砖块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材料往往不利于老人使用拐杖等,混凝土材料的坚硬铺装又很容易引起人群不必要的摔伤等(表6.24)。对于老人而言,由于腿脚不便,步行道路应尽量避免路面高差,在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需要设置平坦的台阶和坡道。因为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建议在有高差变化的地方坡道和台阶最好能综合使用(图6.47)。台阶和坡道应结合景观设置,配以圆滑扶手栏杆,台阶宽度至少1.5 m,保证两位老人可搀扶通过,踏面需采用非光滑处理。护栏、扶手等能够被人触及的设施,应该防止出现尖锐、粗糙部分,防止刮伤或摔伤老人。另外,步行道上需布置免费饮水池、遮阳避雨棚以及小品装饰,使人们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够享受步行及恢复体力,让他们能够放心、安全、舒适地步行。
图6.46 适合交流的坐具平面形式
(资料来源: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表6.24 重庆市江北区调查区典型的路面铺装形式
续表
图6.47 在有高度变化的地方提供坡道与踏步
(资料来源:(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步行环境舒适性的提升
(1)控制机动车速,打造安宁化交通环境
限制机动车速是打造舒适良好的步行环境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机动车车速形成安宁化交通环境,能够为人们,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荷兰采用一种称为“Woonerf”的慢速交通理念,通过设计步行空间的方法使车速降低,增进安全、环境和生活质量。趋向于减慢车速的设计要素包括绿化岛、坡度变化、步行空间宽度变化、道路弯曲等。Woonerf步行空间的布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步行空间景观,促进了孩子、老年人及其他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因而受到热烈欢迎,许多欧洲城市传统布局的步行空间都开始转变。本文建议采用Woonerf的基本做法来限制机动车速度,创造适合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安全舒适的住区步行空间环境(图6.48)。
图6.48 Woonerf步行空间营造方法示意图
(资料来源:托马斯·H.罗斯.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顾卫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提升空间质量,增加“步行空间眼”
空间质量可以给人们以“安全感”的暗示,因此,维护和设计良好的步行空间节点和设施的质量十分必要。首先,注意对破败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其次,在视线较好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高度和朝向适宜的座椅,预防盗窃等行为的发生;最后,步行空间“阳角”空间是向外侧突出的空间,这种通过社会自发监督空间让人产生了视觉和心理的死角,而“阴角”空间是把人们环抱着的空间,给人以安全感,步行空间节点设计中尽量减少“阳角”空间,增加“阴角”空间(表6.25)。
表6.25 阳角空间和阴角空间的差别
为了增加“步行空间眼”,设置通透性的步行空间立面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可以将建筑内部的活动引到室外。在室外设置门廊,门廊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吸引人群,对步行空间进行“监督”。
(3)增强管理,提升步行环境卫生状况
步行环境的清洁卫生状况是影响人们步行出行意愿的直接因素,步行空间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都会严重影响步行品质。鼓励促进社区或步行空间的自治组织建设,提升环境卫生状况;通过加强体制建设和管理,提升步行空间的清洁度与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