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研究重点

1.4.1 研究重点

本书以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主动式健康干预作为抗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主要途径,以步行行为为中介要素,开展了住区层面步行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着重研究住区步行环境特征对人群主动步行出行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主要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

1)探索城乡规划学科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实质内容

城市建成环境的调控与优化问题,是城乡规划学科讨论的核心问题,城乡规划学科主动干预人群健康,其实质是通过调控与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来满足人的健康需求。而从提升人群体力活动,帮助抗击慢性病的角度讲,这种主动式干预集中体现在探索住区空间环境与人群步行活动的相互关系,塑造促进人们主动步行的住区环境。

2)梳理促进主动步行出行的住区环境特征理论框架

环境对步行的影响主要基于对步行行为的干预,表现为环境如何决定人们步行出行的意愿,环境如何加强人们步行出行的效率,环境如何提升人们持续步行的频率和更多丰富的交往活动3个层次。基于此,从步行行为常发生的住区层面,提出与3个层次相对应的设施完备、高效便捷、优质体验主动式健康干预的住区步行环境特征理论框架。

3)实证检验影响住区主动步行的空间环境因子

从设施完备、高效便捷、优质体验主动式健康干预的住区步行环境特征理论框架出发,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对影响住区步行邻近性和安全性的空间形态因子、影响住区步行连通性和可达性的空间形态因子、影响住区步行舒适性和审美性的空间形态因子分别进行实证检验。

4)尝试提出宜步行的住区环境模式

尝试提出宜步行的住区环境模式,从个体步行环境评价转变为群体步行环境评价,构建与目前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宜步行规划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