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街道安全的步行环境营造
从上节实证结果可知,影响人群主动步行意愿倾向的街道环境安全性主要包括街道业态活力、机动车速度、违规占道停车三大因素。从安全性角度提升吸引人群主动步行、增强体力活动,步行环境需要增强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首要的是控制机动车速度。同时采用交通净化措施,加强行人安全设施的设计。
1)控制机动车速度,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性
已有研究表明,机动车速度对居民交通性步行出行、购物性步行出行、休闲性步行出行都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限制机动车速度是宜步行的住区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荷兰采用了一种称为“woonerf”的慢速交通理念,通过设计街道的方法使车速降低,增进安全、环境和生活质量。趋向于减慢车速的设计要素包括绿化岛、坡度变化、街道宽度变化、道路弯曲等。woonerf街道布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街道景观,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往,因而受到热烈欢迎,许多欧洲城市的街道都从传统的布局转向woonerf(托马斯,2002)。建议采用woonerf的基本做法来限制机动车速度,创造适合居民步行出行的安全舒适的住区街道环境,如图4.6和表4.27所示。
图4.6 woonerf街道营造方法示意图
(资料来源:托马斯·H.罗斯.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顾卫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表4.27 woonerf街道设计要点
(资料来源:托马斯·H.罗斯.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顾卫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采用交通净化措施,加强行人安全设施的设计
行人安全设施的设计能够影响人们对步行空间安全性的感知,进而影响步行出行,本节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人车设施分隔度、人行横道、安全岛、路口标志等行人安全设施的紧密相关。建议采用交通净化措施优化人车分隔设施、人行横道、安全岛、交通标志等设施的设置来提高步行空间的安全性。首先路边分隔带的设置能够打消人们在步行时对机动车的顾虑,同时能够提供独立安全的步行空间,对促进步行出行有积极作用。路边分隔可使每个车道保持很窄的宽度,例如1.8~2 m,同时可用作大货车和公共汽车的保险道,还可用在路边停车位前方,形成空地,供过街行人逗留和等到车流出现空当时穿过街道(哈斯克劳 等,2008),如图4.7所示。其次人行横道和交通岛需要结合速度缓冲带设置,更能达到提高步行安全性的效果,如图4.8所示。另外,清晰易识别的标志系统有助于行人安全感的提升,在有效的阅读距离内能够准确地识别交通标志,见表4.28。
表4.28 有效阅读距离及相应的字符大小
资料来源:王江萍.居民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图4.7 路边分隔带
(资料来源:卡门·哈斯克劳,等.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M].郭志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图4.8 带有交通岛和速度缓冲带的人行横道详图
(资料来源:卡门·哈斯克劳,等.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M].郭志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