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主动干预步行行为的三类影响因素
通过从不同学科对行为干预理论的理论模型分析,我们认为行为的改变是个人因素、物质环境、社会环境3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不同的行为干预模型关注于不同层面的行为干预因素。为了在实践中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全面认识行为干预的相关因素,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Green)提出了极具高适应性的PRECEDE-PROCEED模型,该模型综合相关理论关于行为干预因素论述,将行为干预关键影响因素分为3个层次: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和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其主要从功能角度考察行为变化,将其行为干预划分为3个层次的影响,进而将行为干预的影响因素系统组织起来,这为全面的理解行为干预因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考虑前文分析中行为干预理论对步行的使用性,本节重点探寻三要素对步行行为的影响。
1)倾向因素
倾向因素是指为步行行为干预提供理由或者动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步行行为,是产生步行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步行的因素。倾向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态度等,这些因素为步行行为发生提供了最初的动力。
可以发现,倾向因素主要属于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其关键作用在于使个体具有进行步行的意愿,为个体步行提供前提和可能。
2)促成因素
促成因素是指允许步行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步行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促成因素除了个体步行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外,主要包括实现步行的相关资源可及性、便捷性和制度、政策等。
可以发现,促成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层面的社会环境因素。促成因素是使倾向因素引发的步行从想法变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促成因素与倾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步行才能得以发生。
3)强化因素
强化因素是指个体实现步行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步行的因素,这类因素主要来自步行者旁边的人,也包括自己对步行后的感受。强化因素主要表现为个体所处的社会群体的支持,特别是对个体有影响力的人的影响,常见的包括长辈、同学、同事等,比如小孩因为经常步行锻炼而得到大人的称赞和期许。
可以发现,强化因素主要来自人际层面的社会环境,即不同社群对个体步行有积极的影响。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有促成因素与倾向因素的共同作用时步行就会发生,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步行发生的持久性,维持步行的持久性还需要下述强化因素的支持。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三类因素综合考虑了个人、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多层面的影响,并将这些要素从功能的角度有机串联起来,即倾向因素提供行为动机,促成因素成为现实,强化因素则让步行行为持久的发生,这也是步行行为干预的整个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因素不仅是阶段性的功能链,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交织与影响。所以,在现实分析与应用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构建,都应考虑其与另外两个因素的互动作用,以充分发挥对步行行为的促进作用,如图3.5所示。
图3.5 步行行为改变三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