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超过三天以上,大量水分被肠壁吸收,导致粪便干燥、坚硬,排便不畅,甚或困难。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原因与生理改变有关。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生理性改变,诸如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分泌逐渐减少,加之腹肌和骨盆肌等肌张力减弱,胃肠蠕动减慢。便秘与生活习惯不良有关。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缺少纤维素;饮水量不足;活动量减少或长期卧床;排便习惯不良,排便无律,排便时间过久等。便秘可能与疾病有关。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结肠肿瘤、痴呆等精神性疾病,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痔疮等都会导致便秘的发生。此外,不合理使用和滥用药物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也可能与精神、情绪状态有关。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都会引发便秘。
老年人应当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有规律,定时排便,最佳时间是饭后;排便时不阅读报刊、杂志或听广播,集中精力,避免排便时间过久;排便时最好采取蹲姿,增加腹肌张力,促进肠蠕动。长期卧床病人应按时给予便器,刺激排便;提供隐蔽排便环境;最好采取坐姿或适当抬高床头,以增加腹内压利于排便。
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每天清晨喝一杯温开水或淡盐水,每餐前饮用温开水、柠檬汁等饮料,促进肠蠕动。可常饮用蜂蜜水,利于排便。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从事适宜老年人的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卧床病人可进行床上活动或在他人协助下进行被动活动。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消除紧张因素,克服不良情绪。
注意观察大便变化,正常情况下,一般成年人每日排便1~3次或每2~3日排便一次;粪便为黄褐色的成形软便;排便通畅无痛苦。
腹部环形按摩,先排空尿液,可于起床前、睡觉前及排便时,用手按压腹部,顺结肠方向从右向左环形按摩数十次,促进肠蠕动,增加腹内压力,利于排便。用手指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可以肛门用药,软化粪便,解除便秘,适用于老年人便秘、体弱久病、长期卧床便秘者。
症状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灌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缓泻药物;缓泻药可减少粪便水分的吸收,刺激肠蠕动。缓泻剂虽然可以暂时解除便秘,但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而出现慢性便秘。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缓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