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心功能不全也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目前已成为老年人心血管常见病。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如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病情不断加重,都有可能出现心衰。

【发病原因】

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使心脏血流发生了异常改变,造成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不足,不能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使身体的组织和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血流量减少,肺组织和体循环静脉发生淤血而出现心衰症状。

【临床表现】

劳累性的呼吸困难,即在做较重的体力活动时发生,休息后缓解,随着疾病的发展,做轻微体力活动时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白色泡沫痰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慢性心衰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还可出现下肢水肿,常为中午后或夜间出现,休息后可消失。严重心衰卧床时水肿可发生在腰骶部和臀部。

【治疗原则】

控制和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和消除心衰的诱发因素,减轻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延缓病情的发展。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强心利尿的药物治疗。

【护理知识】

1.老年心衰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护,要了解自己的心功能情况,如有无心慌、咳嗽及出现劳累后的呼吸困难,特别要注意夜间发生的呼吸困难,是否在睡觉中突然憋醒,是否不能平卧或活动后出现心慌、气喘,甚至在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要注意体重的变化,注意下肢尤其是足踝部有无浮肿,如体重增加而没有出现浮肿也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

2.心衰病人应从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及药物配合方面加强护理。

(1)要根据自己的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与活动,可做一些轻体力劳动,如扫地、择菜等,以不出现心慌、气喘为原则。病情较重的,除日常生活要有专人照料外,应注意长期卧床带来的不良后果,如肺炎、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还可引起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所以在心功能逐渐改善的过程中,应早期下床活动并根据自己体力恢复情况增加活动量,以不加重心衰症状为原则。

(2)饮食应为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饱餐,特别注意晚饭不要吃得过饱。要限制含盐高的食物,如咸菜、腌鱼、腌肉及苏打饼干等,可用糖、醋、胡椒、葱姜等调味品来改善食欲。

(3)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是洋地黄和利尿剂,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必须按医生要求服用,不可随意增加和减少药量或者停药。服用前要数脉搏,如脉搏少于60次/分钟或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看东西为黄绿色时应立即停药。当服用利尿药尿量多时,可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如出现困倦、四肢肌肉无力及腹胀、恶心等症状时,这是低钾的表现,应及时找医生给予补钾的药物。

(4)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做一些轻度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时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紧张,防止脾气急躁和发怒,避免一切过度劳累的体力活动。要戒烟酒,防止便秘。

【用药知识】

1.地高辛,口服,每次0.125~0.25毫克,每日1次。速尿,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地高辛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还有心律不齐及头痛、失眠、看东西出现黄绿色等。速尿的副作用主要是大剂量使用时利尿作用增强,可发生低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