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而心搏骤停是其主要诊断标准。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发病原因】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患者此时段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患者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秒,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

【急救措施】

如发现有病人心搏骤停应立即将其取平卧位:

1.判断病人意识有无。

2.大动脉搏动有无。

3.观察有无呼吸。

如果以上均没有应判断为心搏骤停,应该立即为患者行CPR(心肺复苏术),即生命基础支持术。心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A.开放气道:将患者去枕平卧,急救者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解开患者上衣,急救者右手按压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左手向上举颏,打开口腔,用手指去除病人口和鼻腔中异物。

B.人工呼吸:抢救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右手捏住下颌部,使患者抬颌张口,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封住患者的口外部,尽可能多地将气体吹入患者胸腔,吹气速度要与自主呼吸差不多,使患者胸廓扩张;吹毕立即松开鼻孔,让患者胸廓及肺部自行回缩而将气排出,吹两次后开始心脏按压。

C.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右手拇指食指并列伸出,垂直放在患者左侧肋弓上,沿肋弓上移至剑突,翻转右手,使拇指食指均贴在患者胸骨上,左手掌根紧挨右手食指放在患者胸骨上,左手不动,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利用上半身力量,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频率为60~100次分钟,30次为一组。

每按压30次需做人工吹气2次,连续做5个周期后重新评估病人的呼吸和循环体征。

与此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求救。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