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尿失禁指排尿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依据产生尿失禁的原因可将尿失禁分为三个类型。
1.真性尿失禁。尿液一旦生成便不自主地流出,膀胱为空虚状态。此类尿失禁主要是由于支配排尿的神经或肌肉损伤,多见于昏迷、脑瘤、瘫痪或手术后病人。
2.假性尿失禁。膀胱内尿液积存达到一定压力后,才会不自主流出少量尿液。尿液排出后,膀胱内压力减小,排尿即停止,此时膀胱仍为胀满状态。
3.压力性尿失禁。当打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肌收缩,内压增高时,有少量尿液不自主流出。主要由于老年人肌肉和韧带松弛或过度肥胖引起,多见于女性老年人。尿失禁主要表现为不能控制地排尿,易诱发尿道感染等疾病。
护理方面要注意查看老年人应了解产生尿失禁的原因和相应的治疗护理。查找引发尿失禁的原因和观察排尿规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破溃和感染征象。做好卫生护理,尿失禁的老年人应经常用温水清洁外阴和肛周皮肤,勤换内衣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长期卧床或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可铺尿垫或橡胶单,或使用成人纸尿裤,注意及时更换,排尿后用温水清洗;同时密切观察臀部皮肤,防止压疮发生。对于意识不清的老年患者,可使用外部接尿装置。男性病人可用阴茎袋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集尿袋定时倾倒,每日取下阴茎袋和集尿袋,清洗晾干后备用,每2~3天更换一次。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和阴茎,防止尿道感染。女性老年患者,可用能贴紧外阴的乳胶袋接取尿液。
要适当摄入水分,一般病人每日白天饮水量为2000~3000毫升,以刺激膀胱,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也利于预防感染发生。入睡前要适当控制饮水量,减少夜尿次数,保证睡眠质量。
可以进行排尿功能恢复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取立位、坐位或卧位,结合深呼吸,做排便动作。先深吸气并收腹提肛,再配合深呼气,放松腹部和肛门肌肉,如此反复,每次10秒,连续做10次左右,每日练习数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若个人情况允许,可酌情安排下床活动或抬腿动作,锻炼腹肌功能。
膀胱训练:定时使用便器,开始时白天每隔1~2小时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3~4小时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至白天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为佳,建立正常排尿规律,恢复排尿功能。晨起后和入睡前老年人入厕排尿;有尿意时,应立即入厕或使用便器排尿,不可憋尿。在使用便器时,双手轻轻按压下腹部,协助尿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