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帕金森病的家庭护理要点是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是1.7%。

【发病原因】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此外,脑外伤、吸烟、饮咖啡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或降低罹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吸烟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成负相关,这在多项研究中均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咖啡因也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严重的脑外伤则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增加呈现各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为“铅管样强直”。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故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运动迟缓指动作变慢,始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患者的运动幅度会减小,尤其是重复运动时。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个方面。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瞬目减少称为“面具脸”。说话声音单调低沉、吐字欠清。写字可变慢变小,称为“小写征”。

4.姿势步态障碍。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

5.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护理知识】

1.保持积极心态。全方位指导帮助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及生活习惯,给予鼓励、支持和关心,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2.合理安排休息。指导病人建立规律的活动和休息,增加白天活动量,减少白天小睡和午睡,以便晚上睡眠更集中。晚餐不要过饱,不饮酒、浓茶、咖啡、不吸烟、不食油腻食品,睡前1小时排尽小便,入睡前热水泡脚或喝一杯热牛奶,可助睡眠。

3.合理及时服药。必须按时服药,可用闹钟提醒自己或把药放在牙刷杯旁,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

4.安全合理饮食。根据病人情况和饮食喜好,荤素搭配,多食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脱脂牛奶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提供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不要与病人谈话,以免误吸。饮食不宜过烫,以防烫伤,在病人的碗或盘子下放一块橡胶垫以防滑动。偶有呛咳者,应以半流质为宜,如蛋羹、粥、菜泥、酸牛奶等;频繁发生呛咳者,可将少量食物用汤匙压住舌根部慢慢送入,让病人充分咀嚼,待完全咽下,张口确认无误后再送入食物。喂饭时不能失去耐心,训斥患者。发生呛咳时应暂停进餐,呼吸完全平稳时,再喂食物。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者,进食时以坐位为宜,选择易咀嚼、易吞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进餐前先回想吞咽步骤,进餐时让其将口腔多余的唾液咽下,咀嚼时用舌头四处移动食物,一次进食要少,缓慢进食。

5.日常生活指导

(1)室内物品摆放:应固定、有序、减少障碍,光线充足,灯光避免直射;电源开关要方便科学,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浴缸处设安全扶手,浴缸底部放上防滑垫。卧室及卫生间最好铺地毯,防止病人摔倒和发生意外。

(2)起床、穿衣:鼓励病人自行穿脱柔软、宽松的衣服,尽量选择开衫、有拉链或有粘胶带的衣服或鞋子,避免用纽扣。对自行起床有困难者,可将床头抬高,在床尾系一根绳子,便于病人牵拉起床。

(3)步态训练: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原地站立及高抬腿踏步,如有小碎步,可穿橡胶鞋底的鞋子增大摩擦力,使走步不易滑。对起步较困难或步行时突然僵住不能动的病人,应指导其思想放松,向前走时脚尽量抬高,尽量跨大步,脚跟先着地,眼睛注视前方,不要注视地面。转身时尽量不要转弯,而是以弧线前进,身体跟着移动,也就是兜圈子转弯。

(4)言语训练:意识清醒的病人应及早进行口型发音训练,即发“a”、“o”或咳嗽、吹纸、吹口哨等。鼓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单音节开始到词组,逐渐复杂。

(5)书写训练:抄写时使用笔管较粗的笔或在笔管上加塑胶套,便于握笔;书写时放慢速度,写两行停一下,再重新开始写,以防字越写越小。

(6)吞咽训练:进行吞咽训练时以坐位为佳,头稍向前倾,进食的顺序为软食-半固体-固体,最后是液体。

(7)面部功能训练:让病人做皱眉、鼓腮、撅嘴、龇牙、伸舌、吹气等训练,以改善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现象,协调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用药知识】

1.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

2.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3.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4.DR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

5.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剂量增加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餐前1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药。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COMT抑制剂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可加用COMT抑制剂以减少“关期”。恩他卡朋需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托卡朋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小时服用,可以单用。COMT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须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头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