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研究》简介
《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研究》这本书是由杨上广 王丹阳 著创作的,《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研究》共有164章节
1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围绕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展开研究,针对国际上城市移民与城市治理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流派进行梳理和回顾,总结了世界移民的流动趋势与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城市移民的特点...
2
编委会
总主编 吴柏钧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晓亮 李嘉晨 杨上广 杨继波 吴柏钧 张晨峰 陈婉珍 赵方杜 侯利文 唐有财 唐茂钢 潘春阳...
3
总 序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公共经济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世界...
4
前 言
移民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技术、产业和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迁徙、不断融入城市的历史。2015年发布的《世界移...
5
目录
绪 论 第1章 城市移民与城市治理研究进展 1.1 城市移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1.1.1 城市移民的定义和范畴 1.1.2 城市移民类型 1.1.3 城市移民原...
6
绪 论
人口迁移流动是人类历史中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深刻地改变了区域的经济格局和发展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迁徙历史...
7
第1章 城市移民与城市治理研究进展
移民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技术、产业和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迁徙、不断融入城市的历史。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8
1.1 城市移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9
1.1.1 城市移民的定义和范畴
城市移民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城市移民的定义和内涵做出了不同解释。城市移民的具体范畴需要做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界定。 1.依照户籍属性界定 城市移民的概念界...
10
1.1.2 城市移民类型
当前,城市移民类型的划分并没有确切的标准。朱力(2003)从体力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出发,将城市新移民分为智力流动人口、资本流动人口与体力流动人口。有学...
11
1.1.3 城市移民原因
国内外学者们研究城市移民的原因大体基于经济学、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三类角度。 1.经济学的角度 Larry A. Sjaastad(1962)和Michael T...
12
1.2 城市移民理论流派
朱杰(2008)认为移民理论流派,主要有推拉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口迁移理论、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新经济移民理论...
13
1.2.1 推拉理论
E. G. Raven Stein认为追求经济状况的改善是影响人类迁移的重要因素。按照人口迁移的机制、构造以及空间特点,E. G. Raven Stein提出了...
14
1.2.2 新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将供给与需求引入人口迁移的研究中,该理论认为是劳动力要素的地区供需差别引发人口迁移。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对个人来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之一是...
15
1.2.3 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
M. J. Piore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干得不错、取得较高收入的工人与那些持久失业、劳动报酬较低的工人在人力资本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别,因此人力资本理论不足以解释劳...
16
1.2.4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口迁移理论
发展经济学视角的人口迁移理论以Lewis和Todaro为代表。Lewis(1954)把发展中国家经济模拟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传统农业部门,即以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
17
1.2.5 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中包含丰富的劳动力转移论断。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财富持续不断发展产生了过剩的工业人口,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虽然资本积累增加劳动力需求,...
18
1.2.6 新经济移民理论
新经济移民理论是在批评“Todaro模型”基础上形成,该理论重视研究影响移民输出的原因,Stark等认为不同地区和社会地位的居民对于收入差距的反应有差异,产生移...
19
1.2.7 世界体系移民理论
1974年,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他认为世界体系由主导核心国家、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三个同心圆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主导核心国家向边缘国...
20
1.2.8 移民系统理论
Kritz等提出移民系统理论。移民系统理论认为,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际接洽等缘由,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地之间构成紧密而稳定的纽带,致使大规模移民现象持久发生;众...
21
1.3 城市治理的研究进展
城市治理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多数学术研究聚焦于治理兴起原因、治理的概念以及政府在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治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对单个国家的治理...
22
1.3.1 城市治理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许多社会问题的合力爆发从事实上宣布了凯恩斯主义的失败。经济滞胀、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激起新自由主义思潮涌现。因此,20世...
23
1.3.2 城市治理的范围
城市系统内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城市的外部治理,实际上触及城市发展环境的治理。主要针对城市与中央政府、周边城市之间的关系梳理和维护...
24
1.4 城市治理相关理论
国内学者吴晓林等(2017)梳理了城市治理的相关理论脉络,他们认为国内城市治理沿循“地理单元指向”和“公共权力指向”两个维度,最终形成合流。本小节按照他们的溯源...
25
1.4.1 大都市政府理论
大都市政府理论又称为传统区域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权威的碎片化和众多地方政府的辖区重叠是城市政府制度失败的根源,该学派认为应该从中心城市治理入手控制城市边缘地区...
26
1.4.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0世纪50年代,大都市风云多变,改革浪潮纷起,政府鼎新革故,公共选择学派伺机强烈抨击政府当局。受此影响,多中心治理理论开始兴起,并且在20世纪60到80年代末...
27
1.4.3 新区域主义理论
在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实践大行其道的几十年内,西方国家城市内部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多个地方单位层层叠叠又互不隶属,因而被称为大都市区的“巴尔干化”现象。随着Sa...
28
1.4.4 尺度重构或再区域化
进入21世纪,有学者强调国家的政治和地理范围正在被重新划分,且这种更小的管辖范围规划是权力下放的关键工序之一。因此尺度重构或再区域化的概念开始兴起。城市同样要经...
29
1.4.5 增长机器理论
20世纪末,西方国家在经济生产方式和资本流动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跨国经济行为兴起,为在政治上解决凯恩斯主义所导致的政府失灵危机,企业精英、非政府组织、工会和社团...
30
1.4.6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治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伴随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开始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试图重新审视城市问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