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口迁移理论
2025年09月26日
1.2.4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口迁移理论
发展经济学视角的人口迁移理论以Lewis和Todaro为代表。Lewis(1954)把发展中国家经济模拟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传统农业部门,即以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极低的部门;另一个是现代工业部门,依靠现代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经济发展依靠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就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众多廉价劳动力,同时需要工业部门提供高级的生产工艺。所以边际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两个部门之间劳动力传递的主要原因,人力都是从边际劳动收益率低的产业流向边际劳动收益率高的产业,从而鞭策一个国家从农业化进入工业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城市赋闲现象严重,但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源源不断流入中心城区,与城市“充分就业”的条件假设不符。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Todaro(1970)以钻研农村人力资源进城所获“预期收益”的多少为突破口诠释这一现象。他不仅填补了Lewis迁移模型中对城市就业率的疏忽,还以简明的变量论述了影响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原因。他认为促使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人们对受益与成本的理性衡量,迫使人们流入城市决策的关键因素是预期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的高失业率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等”双重困境下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