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移民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技术、产业和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迁徙、不断融入城市的历史。2015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中指出,当前全世界每周有三百万人口涌向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移民、社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目标,探寻新型城市治理的方式与路径,会主动革新传统的管理模式。21世纪以来,移民潮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移民的状况及其社会融入等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许多城市正在制定积极的政策以促进社会融合,比如,逐渐开放户籍偏好的城市就业政策将有助于移民融入本地劳动力市场,避免移民群体被孤立。融合政策将会使城市管理更加灵活、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将提高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经济竞争力。此外,许多城市也与移民组织建立合作,以促进移民群体的公民权和政治参与。
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移民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社会群体,大规模的城市移民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市社会结构。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农民工、失地农民、工程移民,21世纪中国城市移民的构成,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从业性质相对单一的“农民工”来说,城市移民的种类更为复杂多样。随着中国户籍制度的约束和福利属地化管理的限制,身为城市新移民的白领阶层也面临着城市住房、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给中国城市公共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速度的变缓和中国发展目标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城市移民的公共政策也正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改变。2020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世博中心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城市治理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为中心的转变。随着中国城市开发开放力度的加大,城市人口来源结构的多元化使得不同经济、社会结构的城市移民如何融入城市成为一项紧迫课题。建设一个人人共享的有温度的城市,才会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新型城市治理理念不仅应表现在城市交通、绿地、医疗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提升,也表现在满足不同群体尤其是新城市移民群体的服务需求上。在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等多元城市治理目标下,面对着人口来源多元化和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如何平衡不同收入、职业、籍贯、国籍等城市新移民的服务需求,也在考验着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和勇气。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展开研究。针对国际上城市移民与城市治理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流派进行梳理和回顾。总结了世界移民的流动趋势与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城市移民的特点与类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尝试剖析影响城市移民与融入的主要因素与作用机制,并利用上海地区案例和全国流动人口的上海数据验证影响城市移民融入的主观、客观原因。在主观、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再次从人口迁移、移民政策、移民融入等视角进行理论回顾与理论检讨,探讨中国城市移民管理的困境和转型思路,最终提出具有理论基础且切实可行的中国城市移民新型治理的转型响应策略。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丛书主编吴柏钧教授对本书的研究大纲和研究内容提出了框架性的意见和建议。本书的写作分工如下: 王丹阳参与第1章写作;宋彦菁参与第2章写作;倪泽睿参与第3、6章写作;俞佳立参与第4章写作;黎文勇参与第5章写作;王丹阳参与第7章写作;宋彦菁、徐璐参与第8章写作;王丹阳、徐璐参与第9章写作。
本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城市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研究”(2017-01-07-00-02-E00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特大城市老年人口医疗需求、行为与治理响应研究”(71874054)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公共经济和社会治理系列丛书”之一。
特别感谢吴柏钧副校长以及唐有财、杨继波、赵方杜、潘春阳、张晨峰、侯利文、刘晓亮、李嘉晨、唐茂钢等老师在书稿写作过程中多次研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感谢雷雨田老师提供的许多帮助。本书的写作借鉴和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丁金宏教授、吴瑞君教授、王春兰副教授等许多学者的资料、观点,墨尔本大学王耀麟教授也对此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书稿主体已完成准备付梓之时,中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战略。随着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达,中国人口、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加速,尤其是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会不会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增加公共卫生风险?
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特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是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阈值?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否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还是应该在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等多元目标中保持平衡?城市移民和公共政策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变化建立有效的和动态的响应机制?所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反思和关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保持经济发展转型的时期,如何化解社会风险和构建公共安全,我们期待未来可以在相关领域再继续深入探讨,以弥补本书研究的不足与缺陷。
关于中国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并有不少文献出版和发表,本书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引注和说明。由于时间和精力的约束,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不足和谬误之处,许多经典的理论和作者思想未能详尽引用,敬请学术界同行原谅。希望本书的研究成果能够给学术界同行带来一点点启示,作者们将不胜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