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以人为本是指将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所在,人本教育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教育体制的创设、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教育方式的取舍皆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为旨归。“人本化”思想,与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高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从提出到实施都是非常重视人的全方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的开展,使人得到身体的健康,心理得到满足,并能得到适应社会的能力,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体育教育观将是中国体育教育理念的核心,将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尚有不足,简单地将之作为一项辅助性课程,定位于学生强身健体,相关投入略有不足,面对高速增长的生源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验。另外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高校教学创新表现力不足,过度突出教师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互动参与,方式、方法的选择,弱化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内驱动力不足。另外一味强调体育实践性,对体育精神解读不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学生的体育成绩低、体质弱,体育学习获得感不强。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对当前的体育教育的感触如何?对学校对体育教育有何看法?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哪些措施可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获得感?本文由此展开。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很好的诠释,对体育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向着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健康自信的人才的方向发展。

孙丽娜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