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运动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二节关节教学设计

4.5.1 运动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二节关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十一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各章节安排较合理。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中关节的重要知识点,对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运动进行了学习,将为今后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更好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做好理论铺垫。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体育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为大一新生。多数学生入学前缺少生理及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课学习兴趣不足,同时学生在教室上课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活泼好动。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具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基本了解。为学生今后的运动及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我校应急管理中应急救援的办学特色,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对人体结构必要的认知及基础的医学知识的掌握对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纯理论学习兴趣低、先期知识储备少,活泼好动,课程基础知识又具有庞杂难度高的特点。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同学们学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了关键。

三、教学内容

1.关节的基本结构

2.关节的辅助结构

3.关节的运动

四、教学的进度

《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第二章第六次课,1学时。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关节的三种基本结构。

2.能说出关节至少三种以上辅助结构并进行举例。

3.能说出关节三个轴上的运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活体教学法、问题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设置运动场景进行模拟演练式教学,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由教师填鸭式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小组内的互动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学生对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运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体各结构相互联系及人体功能的统一性进行教育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关节的三种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关节三个轴上的运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七、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应用雨课堂进行深度参与性教学、通过提问、投票、随机抽点、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八、教法和学法

集中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突破。

(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活体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印象。

3.探究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4.互动式——师生、生生互动,头脑风暴。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表演、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前测与后测,知识点巩固。

九、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导言(3分钟)

教师活动:

1.选取极限运动集锦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人体构造能够做出不同多样的运动动作?”鼓励学生给出答案,学生回答后给出结论:人类所有的杠杆运动都是骨借助关节这个支点完成的。由此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人体骨骼活动的支点——关节。

生活动:

观看录像,回答老师提问:通过视频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同样的人体构造能够做出不同多样的运动动作?

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2分钟)

教师活动:

列出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关节的三种基本结构

2.能够说出至少三种以上的辅助结构及典型例子

3.能够说出关节三个轴上的运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记忆要点。

第三部分 前测(3分钟)

教师活动:

设置思考题:

给出两幅骨连接的图片,要求学生们对比图片并思考“以下两种骨的连接形式有何差异性?”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并指出第二幅图片为关节的构造,与第一幅图片的差异性。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个人抢答。

图4-5-1 颅骨上面观

图4-5-2 肩关节

第四部分 参与式学习(31分钟)

教师的活动:

1.学习关节基本结构

给出关节的结构图片,表明所有关节具备的基本结构,介绍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图4-5-3

①学习关节面,给出关节图片,并面进行介绍,给出关节面软骨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说出关节面软骨的年龄变化规律。

图4-5-4 肩关节

设置两人一组讨论题:

关节面上的软骨有哪些功能?

(学生个人抢答)

图4-5-5 授课图片

②学习关节囊,给出关节图片,特殊化关节囊区域,引导学生发现关节囊总体特征及两层之前的差异性,启发学生联系已学绪论部分知识:基本组织中致密结缔组织和疏松结缔的特征,推导出关节囊纤维层和滑膜层的特点和意义。

③学习关节腔,给出关节图片,讲解关节

腔的特征,启发学生回答关节腔存在的意义。(学生集体回答)

2.学习关节辅助结构

图4-5-6 关节基本结构

教师再次强调所有关节必须具备的基础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之后进一步指出:针对不同部位关节的先天结构的特征和不同部位关节的工作要求,在关节的主要结构之外不同部位的关节还需要具备特定辅助的结构。介绍关节辅助结构主要有: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囊皱襞。

展开学习关节的辅助结构:

①学习韧带。展示踝关节内侧观图片,介绍韧带的组成成分为致密结缔组织,引导学生由已学习的致密结缔组织特性,联想到关节韧带对关节结构的主要功能。(学生集体回答)

图4-5-7 踝关节内侧观

进一步将知识细化,介绍韧带的分类有两种类型:囊内韧带及囊外韧带,并以图片形式进行展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教师讲解两类韧带的各自分布位置,引导学生联想出上肢关节和下肢关节中韧带的分布及其对人体的上肢的灵活性和下肢支撑的稳定性功能差异性的影响。

图4-5-8 肩关节韧带(囊外韧带)

图4-5-9 髋关节内股骨头韧带(囊内韧带)

②学习关节内软骨,向学生展示关节内软骨的图片,指出人体内存在的两种类型关节内软骨,并指出各自的分布典型位置,要求学生思考关节内软骨有哪些作用,结合上肢下肢活动的特点指出两类软骨作用的差异性。(学生集体回答)

图4-5-10 腕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

图4-5-11 膝关节辅助结构——半月板

③学习第三类辅助结构——关节唇,给出关节唇的图片,并由图片中的例子详细讲解关节唇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的特征,引导学生由图片特征分析回答出关节唇的主要辅助功能。(学生集体回答)

图4-5-12 肩关节唇

图4-5-13 髋关节唇

④学习滑膜囊,由前边学习的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外突出,引出滑膜囊的由来,由图片讲解滑膜囊的分布位置,引导学生给出滑膜囊的作用。(学生集体回答)

图4-5-14 踝关节滑膜囊

图4-5-15 肩关节滑膜囊

⑤学习滑膜皱襞,接前学习的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内突出形成,由图片讲解滑膜皱襞的分布位置,引导学生给出滑膜皱襞的作用。(学生集体回答)

膝关节滑囊皱襞

图4-5-16 膝关节前面观1

图4-5-17 膝关节侧面观1

3.对已学习的关节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进行小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对以上学习的关节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知识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的记忆的准确性,并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加强学生记忆。

①应用雨课堂向学生发送多选题“人体关节中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的结构有哪些”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性。限时30秒,学生作答完毕后,在雨课堂中显示学生作答情况,并进行总结,推导身体关节分布的功能差异性。(学生线上作答题目,分析作答情况分析图)

图4-5-18 肩关节内面

图4-5-19 髋关节

②给出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以肩关节和髋关节为例,思考上肢和下肢关节差异性有哪些?由哪些结构决定的?”(学生举手回答)

图4-5-20 肩关节切面

图4-5-21 髋关节额状切

4.学习关节的运动

①回忆绪论部分学习的知识点:人体的基本轴。

应用雨课堂发送多选题“人体的基本轴为( )”,要求学生30秒内作答。作答结束后,显示学生作答正确率,评价学生答案,看图并讲解基本轴的划分。(学生线上作答题目,分析作答情况分析图)

图4-5-22 人体基本面和轴

②学习关节依额状轴运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屈伸。其中两骨靠近为屈,两骨远离为伸。

以活体教学法,教师演示肩关节的屈伸运动,要求学生体验这个动作。老师进一步指出人体两个关节的特殊屈伸形式:第一指关节和踝关节,老师演示这两种关节运动,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并依据屈伸运动的定义指出两关节运动的特殊性,指出第一指关节屈伸运动轴是矢状轴不是额状轴,踝关节的屈伸是两骨远离为屈,两骨靠近为伸。展示全身屈伸的图片,加深记忆。(学生体验动作后,集体回答)

图4-5-23 头部运动

图4-5-24 四肢运动

③学习关节依矢状轴进行运动的基本运动形式:收展。靠近正中矢状面为内收,远离正中矢状面为外展。教师以个人活体教学法,演示肩关节的收展运动,要求学生体验。展示全身收展运动图片,提出指关节的收展,并由学生归纳出特殊性。(学生体验动作后,集体回答)

图4-5-25 关节在矢轴上的收展运动

④学习关节依垂直轴进行的基本运动形式:旋转。

教师以个人上肢演示肩关节的旋转运动,要求学生体验肩关节的旋转动作。(学生体验动作)

⑤学习关节运动形式:环转。骨的一端在原位转动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整块骨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锥体,这种运动称环转运动。教师以活体教学法,演示肩关节的环转运动,要求学生体验试着做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的环转,并启发学生考虑为何肘关节不能做环转?引导学生推导出只有关节本身具备额状轴屈伸和矢状轴的收展动作才能完成环转。而环转动作实际上就是屈、展、伸、收的动作的连贯组合。(学生体验动作后,思考并集体回答)

图4-5-26 肱骨在肩关节的旋转

⑥学习关节依运动轴进行的基本运动形式:水平屈伸。以活体教学法,演示肩关节的环转运动,要求学生体验做肩关节的水平屈伸。并指出另一可做水平屈伸的关节髋关节,要求学生思索得出水平屈伸运动的条件。(学生体验动作后,思考并集体回答)

图4-5-27 肱骨在肩关节的环转

5.对已学习的第三方面知识——关节的运动进行知识的加深记忆

为加深学生对关节运动知识点的加深理解,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身体各关节的练习并参与游戏环节。

要求:

A.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全身各关节的活动,辨认关节运动的轴及运动形式。

B.以小组形式完成抽签、出题和答题。首先老师做出人体的某种运动动作完成出题,并由教师抽取带有小组号码的卡片选择答题小组;被抽到的小组应选择小组内成员对教师所做动作分析的活动关节及关节运动形式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其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答案进行评价和解析;答题后由作答小组成员做出另一运动动作出题,并抽签选择作答小组,依次进行。

图4-5-28 授课图片

C.如过程中未答题或答题出错,可由未参加游戏的小组抢答得分。

(学生分小组体验全身上下肢各关节运动动作,讨论总结全身关节运动形式,并在游戏环节中完成以下几步:抽取答题对象,出题(学生做出任意运动动作),学生答题,师生评价等循环活动)

总结下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活动:

观看PPT,学习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

图4-5-29 授课图片

由教师启发完成参与式学习过程中的集体齐声答题、个人独立抢答题、两人一组讨论答题及多人小组的体验动作,小组组员内互动,模拟演示讨论,小组成员答题并给其他小组出题等活动。

第五部分 后测(4分钟)

教师活动:

1.设置多选题:人体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设置填空题:要求学生至少写出三种关节的辅助结构。

3.设置多选题:人体额状轴上关节的运动形式。

2.教师对学生给出答案进行一一总结点评。

学生活动:

个人应用雨课堂线上答题。

第六部分 摘要/总结(2分钟)

教师活动:

1.浓缩归纳出人体的关节三种基本结构、主要的辅助结构及五种运动。

2.留课后作业:结合人体的具体关节,思考关节运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记忆要点,集体答题。

第七部分 课后评价及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1.教学内容方面:本堂课对运动系统的重要结构关节进行了讲解,介绍了关节的基础结构、辅助结构及运动形式,既学习了关节的一般性即所有关节都具备的结构及特性,也学习了关节构造的特殊性,体现在性别、年龄、部位及功能的特殊性。

2.教学手段法方面:主要应用了PPT结合雨课堂的形式,PPT中应用了大量运动的视频、关节结构及关节运动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贴近生活、还原运动真相的特点,同时雨课堂软件的应用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使得简单的多媒体展示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展示加学生线上的互动答题,增加了手段的多样性。

图4-5-30 授课图片

3.教学方法方面:应用了活体教学法、体验演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体现了运动解剖学学习人体结构的特殊性,应用自身人体结构的实际应用性及活动的外部表现,使得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的直观。

图4-5-31 授课图片

4.课堂结构及组织方面:课堂中通过应用BOPPPS教学模组(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结构的清晰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学生的学习前的水平,学习后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很好的指导了本次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下次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通过后测中的答题情况很直观的体现了出来。

5.学生的参与情况: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学生参与环节。

①题目设计形式多样:思考题,讨论题,多选题,填空题及学生互动游戏环节等。

②学生参与形式不拘一格:有学生对答案的个人举手抢答,两人小组讨论,多人小组讨论,小组间出题、答题及评价,全班同学集体回答,集体复述等形式。

图4-5-32 授课图片

如此的高参与度设计使得一堂45分钟课结构紧凑,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学习兴趣高,气氛活跃融洽,学生反应热烈,最后后测的数据较好,学生学习效果好。

6.课后授课班级学生反馈,学生获得感满满。

(1)社体B192班杨吴松

①课程采用雨课堂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像带孩子们玩游戏似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同学们的记忆效率被充分提高。

②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有条有理。并结合同学们自己的身体以及肢体动作让人更形象更深入的了解原理。

③采用小组问答游戏的形式,不仅更加深学习的印象,也锻炼了合作竞争的能力。

(2)社体B181班何志新

这堂课让我回忆起了很多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人体的结构,除肌肉以外,关节是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因为他的知识点较多,容易记混,在老师的课上,老师系统梳理了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社体B192班马兴

讲课细致简单,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容易理解。课下对于学生的问题解答很有耐心和细心。课下作业很有实际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课上的知识灵活运用。

(4)社体B192班吴嘉奇

①于课程中期,老师运用雨课堂来进行教学时,对于我们课堂建设有着挺大的影响。由一开始的被动去回答问题、被动学习开始向主动、积极方面发展。在一定的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开始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走进课堂。

②应该多布置一些自主性作业,提高我们的动脑能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课堂变成了不只是老师讲,而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总结的过程。

③在上运动解剖实验课时,老师让我们采用都是“小老师”的角色转换,让自己学会的同时并教会他人增加记忆力。

(5)社体B192班赵玮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的感受颇深。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逐渐积累,在一次次的前进中总结经验,学到了许多平常所接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人体的结构,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与实践。同时也希望老师能经常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只是的理解和记忆。

(6)社体B182班刘路

老师上课很细心认真,课程内容的设计也能够让同学们快速进入课堂,并且老师用提问和互动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非常的好。

(7)社体B192班贺彦彪

运动解剖课程属于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课程,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从最基础的动作练习开始,深入探究人体运动机理,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理论和实际结合,课堂并不枯燥,生动有趣,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学校和社会在人体运动方面的了解有很大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运动,了解最精妙的机器,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