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体育课外活动现状
①分性别男女生之间课外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被调查的男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远远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而在被调查女生中是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差异变化较小。说明在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度这个问题上,男性学生要远远高于女生。
②被调查学生中有58.8%的学生平时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在30分钟以下,这一比例占被调查学生人数最多,而课外锻练时间在30~90分钟的占比仅有8.1%,比例较低,说明被调查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上较不合理。
③课外活动的频率占比最高的是每周活动两次,占比52.1%,排名第一;而课外活动的频率在五次以上的占比20.5%,排名第二;两项合计共占比72.6%,占总调查人数的七成多。而活动次数每周大于等于3次的占比为28.2%,不足被调查学生的3成,被调查学生的体育活动频率,已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的人数不多。
④有58.2%的被调查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微微出汗,其次是27%的学生反映体育锻炼后大汗淋漓,甚至有12%的学生反映锻炼有接近虚脱的现象,只有2.8%的学生,即14名被调查学生反映课外活动后没有感觉。说明有接近6成的被调查学生已达到中等强度的锻炼强度,有接近4成的学生达到了大强度的锻炼强度。结合我国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中运动强度的标准:?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说明由这一数据单纯的可以判定被调查学生绝大多数都已达到中等强度。但是要警惕过量运动可能造成的集体免疫力低下和运动损伤等意外的发生。
⑤被调查学生中有锻炼计划的人数占比69.5%,接近被调查者的7成,而仅有3成的学生反映没有锻炼的计划。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一定意识进行体育锻炼。
⑥有84.6%的学生反映有专门体育课外活动指导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仅有15.4%的学生反映没有专门的课外活动指导教师。说明各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并将体育课外活动看成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
⑦是否具备专门的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影响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频率。
被调查学生是否具备专门的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在体育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具备极其显著的差异性,P<0.000,而对学生的主观感觉差异并不明显。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课外活动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指导教师,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频率增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不具备指导教师学生的参与时间和参与次数明显受到影响。当然指导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参与活动,还应该加强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质量,增强学生的活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