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的话,不要总是那么难听
话不在多,耳顺就好。好听的话,他人更容易接受;难听的话,只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同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别人就乐意听,有的人说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就是表达方式不同的结果。
会说话是一种技巧,如果你掌握了,即使说不好听的话别人也能听出善意。但是不讲究方法,纵然是赞扬,对方也不会领情。
小贤是个特别不会说话的人,有一回他偶遇老同学,两个人坐下聊了聊,聊到薪资问题时,出于好奇他问对方月薪是多少。老同学说,加上提成、补助、奖金,平均月薪××元。小贤一脸夸张地说:“天啊,要是按上海的房价,你上两个月班才买得起一块地砖嘛!”
老同学当场就黑脸了。
还有一次,他听说市场部的同事飘飘会弹钢琴、会书法。在餐厅碰见时,小贤主动打招呼说:“飘飘,听同事说你很有才,会的东西很多。”
飘飘笑着说:“也没有啦。”
小贤继续说:“是啊,你会那么多东西对工作也没帮助,又换不来钱,还不如不学呢。”
飘飘的笑容僵在脸上,从那以后,她碰见小贤也当作没看见。
小贤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因为他总是出口伤人。而且很多时候,他以为自己的那种行为很幽默。就像他和老同学聊天时,他想形容上海的房价多么高,可话一出口就变了味,还得罪了人。
没人喜欢听不合时宜尤其是批评的话,说得不好肯定会得罪人,哪怕你出发点是好的。我们经常说“刀子嘴,豆腐心”,但是不了解你的人不知道——如果不懂说话的技巧,你的“刀子嘴”只会伤人伤己。
说话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要尽量用委婉的方式去说,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心理学家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进去逆耳忠言”——明明是好话,但表达方式不对,对方就不会领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忠言说得顺耳一些。
一个人意识不到说话方式的重要性,很难在交际上取得成功。相反,凡是在交际中顺风顺水的人,都擅长说话——他们不论说什么,别人都爱听。
说话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水平,所以,在任何场合我们都要重视表达的技巧和作用。
首先,跟人说话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冲人发泄。所以,当你在气头上时,最好暂时保持沉默——等情绪平复了,再用温和的态度跟别人交流。好态度也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明白说话是一种沟通方式,而不是攻击别人的手段。有些人开口就是“你不对”“你不懂”“你不要”,对方一听肯定会不高兴。所以,说话时要多用肯定语气。
说话带攻击性是最差劲的沟通方式,你完全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没必要说伤人的话。
最后,要利用好幽默的表达方式。跟人说话时,如果遇到不好说的话题,可以幽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有些话如果我们说得很严肃,别人心里难免会不悦,如果此时幽默一下,可以缓和气氛,还可以让你的表达更深入人心。
有个人去小酒馆喝酒,喝了一口就吐了。他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酸死了,这是什么酒啊?你们这里简直就是黑店。”
老板也不是省油的灯,哪里受得了这份气,立刻找来伙计,把这位客人打了一顿。
客人躺在地上哇哇乱叫。这时,店里又来了一位年轻小伙子,他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在表演格斗吗?”
老板一听,怒气消了一些。
小伙子了解情况后,自己也尝了一口酒,没承想,他也皱着眉头说:“哎呀,老板,你把我也打一顿吧。”
老板愣了一下,继而明白了小伙子的意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最后,老板立刻让人换了新酒。
两位客人都在说酒难喝,一位因为不会说话挨了打,另一位则幽默地点醒了老板。可见,幽默是进行温和交谈的法宝。
此外,说话前要三思。有些人说话不过大脑,他们在交际中很容易触碰到别人的“雷区”,引起对方的反感——“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种口无遮拦的人。
因为,每个人都有忌讳的事情,我们在说话时要尽量避免。如果非要说,则应该通过暗示性的话含蓄地表达出来。
我们要学会谨言慎行,说话的方式有多种,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我们要灵活运用。只有做到说话讲究方法,才能和谐地处理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