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独特性,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增强独特性,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心理学中有个菜斯托夫效应,指的是相对于普通事物,人们记住独特或特殊事物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提起中国,人们就会想到长城;说到美国,人们就会联想到自由女神像一样。长城和自由女神像在整个世界都只有一个,而且它们很独特,所以会被人们记住,哪怕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也会知道。其实,类似的例子很多,而它们所呈现的规律正是莱斯托夫效应。莱斯托夫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和人们的记忆特征有关。人们对于身边很多事情的记忆都是无意识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使用任何记忆方法,也没有刻意提醒自己是否要记住它。所以说,类似的记忆都带有很强的偶然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曾经在某个场合见过的两个人,若干年后只记得其中一个。

阿玉的脸绝对算不上最漂亮的,身材也比较平板,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办公室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在办公室里,她是大家公认的最会穿衣服的女人,在很多时候,看她穿衣服其实是一种享受。

阿玉的穿衣哲学是拒绝奢华,她非常鄙夷买名牌,她觉得奢侈的名牌不容易凸显个性,也容易撞衫。对此,她对大街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品牌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也不会在意价钱,最重要的是服装本身的价值。穿衣搭配在阿玉这里已经到了不费吹灰之力的程度了,她常常将几个品牌一起混搭,穿出自己的个性。

当然,如此有个性的女人人缘自然好了。男同事为了更好地欣赏她,会不时地在工作中帮点小忙;而女同事为了学习她的穿衣哲学,常常是帮她做这做那。基本上,办公室里一说到她的名字,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时候,闪光点也是可以制造的,聪明的阿玉就为自己制造了一个靓丽的闪光点,并且收到了良好的莱斯托夫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外表、长相、身材、服饰等,这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感应。而在这些特征中,最容易变换、最讲究技巧的就是服饰。如果你要想在谈判场合中脱颖而出,那么,就以穿衣技巧为突破口,制造莱斯托夫效应吧。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被他人记住,往往会在言谈上刻意表现,或者在服饰上力求新颖。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个性,或者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究竟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种对自身的误解。事实上,眼睛很漂亮、眉毛很动人、微笑很甜美、说话很自信、谈吐很幽默等都可以作为自身个性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你依然认为不足以彰显个性,那么,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女士的“胸针外交”绝对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一般人眼里,外交官多是这种形象:穿衣必西装革履,说话必字斟句酌,行事必周全谨慎。但奥尔布赖特就像是一个异类:身材矮小、体型微胖,外貌一点也不出众;说起话来总是单刀直入,而且咄咄逼人。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不入流”的外交官却可以在20世纪90年代风起云涌的国际舞台上挥洒自如,而她的“胸针外交”更是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范本。

奥尔布赖特有一个专门装胸针的首饰盒,每次谈话或谈判之前,她都会从中挑选一枚最适合当日气氛的胸针,既委婉地表达外交意向与态度,又传递着自己的情绪。她的胸针,正如她所言,就是自己的“武器库”。担任国务卿期间,她通常会戴古董鹰胸针;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合影时,她戴的是美国国旗胸针;当俄罗斯闹出窃听事件后,她戴着甲虫胸针去见对方外长;在美国国会就中国问题作证时,她戴的是龙形胸针;在向卢旺达种族灭绝大屠杀中的遇难者致敬时,她戴上了和平鸽胸针……她的每个胸针都有特别的意思。

有时候,就连硬汉普京都得看这些胸针的“脸色”。1997年,奥尔布赖特以国务卿身份出访俄罗斯,当时,两国正因车臣问题闹不愉快。第一次和普京见面,奥尔布赖特戴了一枚猴子胸针。普京凑上去问她的助理猴子胸针代表什么,助理回答:“猴子的天性是专横多于民主。”就这样,普京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两国关系缓和,在太空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奥尔布赖特戴着一枚太空飞船胸针再次和普京会面,普京看着这枚应景的胸针笑着问:“这枚胸针是为了庆祝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成功合作吧?”奧尔布赖特也笑了笑:“说得没错,你有时是猴子,有时又还原成了人。”

一枚小小的胸针,有时候在外交方面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奥尔布赖特身为女性外交官特有的优势。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外交政策就是劝说他人做我们要做的事。”为达目的,可使用多种手段,“胸针外交”只不过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奥尔布赖特拥有200多枚胸针,在她的“胸针字典”里,每一枚胸针都有特殊的含义。如今,当人们想起这位前国务卿的时候,可能忘记了她曾经的强悍风格,但绝对不会忘记她的胸针。

胸针对于奥尔布赖特而言,并不像容貌、身材一样,属于与生俱来的,这种个性是她自己赋予自己的,而且的确在与世界各地的领导人谈判的时候发挥了其应有的效果。所以,作为一个当众讲话的高手,如果想凸显自己的个性,也可以从服饰、发型,包括首饰等外在因素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