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表达出对方真实的想法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比嘴巴更会说真话”。我们不仅能从眼中看到纷繁美丽的世界,还能窥探到他人的内心。不管对方心里打什么小算盘,总是可以从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朋友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要猜透对方的心思,那你就要懂得眼睛里的秘密。
两个人是面对面地谈话,那么,不可避免地,彼此都会有视线的交流与接触。一般而言,在西方,人们会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但对于一向传统内敛的中国人来说,大多数人会在交谈的时候,时而四目相对,时而转移视线。在交谈过程中,双方都会去注意配合对方的气息做出下意识的动作,两个人的视线会相碰,偶尔也会躲闪。比如,当对手所说的话令自己很想要表达自己观点与意见的时候,在那一瞬间,便会直视对手的眼睛。对于他人所说的话,不管自己是同意还是反对的时候,如果觉得很有必要将信息传达给对方,那么,一般都是通过视线来传达。如此看来,在交谈过程中,对手的视线其实隐藏着其道不出的微妙心理。
谈判桌上,双方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但始终围绕着交货的时间点在讨论。李先生直视着对手的眼睛,说道:“由于我们公司目前的状况,必须在第四季度全部交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公司的正常营运。”对手的视线马上移开了,似乎正在思考该怎么来回应这个问题,不一会儿,他抬头看了李先生一眼,马上又移开了视线,说道:“李先生,我知道你们公司的状况,可是,在第四季度交货,确实有些困难。”说完,视线由下而上,与李先生视线交汇,继续说:“我希望李先生能够再宽限一些日子,这样的话,我们会加班加点,如期交货。”
李先生感觉到对手想拖延交货的日期,但又不想失去这笔业务。了解了对手的心理之后,李先生直视谈判对手,做了最后的警告:“从情况来看,你们在第四季度中交货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如果你们不能交货,我们工厂的部分车间就会停工待料,造成生产上的损失。这样,我们不得不放弃与你们交易的打算。”对手低下了头,一会儿,迎头接上了李先生视线,咬牙说:“好,在第四季度,我们会如期交货。”
在几番的视线躲闪与接触中,李先生识破了对手的微妙心理:很想拖延交货的日期,同时,又不想失去这一笔交易。而后者才是谈判的重点,于是,李先生毫不妥协,坚持第四季度交货。果然,两次催促下来,对手不得不答应了李先生提出的要求。
对谈判者来说,能够观察出对方眼神里反映的心理变化,是达到目的的最好办法。眼神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灵,心灵是眼神之源。就算是人的眼神转瞬即逝,我们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很多信息,看到对方丰富的情感和意向,从而掌握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以及眼睛与头部动作的配合,这些动作都在不断地传递着信息。所以,在同对方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对方的眼睛里找到有用的信息。
三国时期,魏国曾派一名刺客到蜀国刘备那里,想借机将刘备除掉。这个人来到刘备这里后,并没有立即下手。因为他知道如果太过莽撞的话,很可能难以得手,毕竟刘备手下能征善战的勇士很多,身边又有很多护卫。所以,他第一步要骗取刘备的信任。如果能借机接近刘备,那么这次行刺的计划就能很顺利地完成。为了博取刘备的信任,此人假装和刘备探讨当今天下局势。说到蜀国的未来,他向刘备献计,告知自己的想法,这般如此地说了一大通。因为此人来自魏国,所以对魏国的情形比较了解,所讲的内容多数中肯,刘备听了觉得很有一番道理,于是也慢慢地靠近了这名刺客,就在该刺客觉得时机将要成熟的时候,诸葛亮走了进来。此人一看诸葛亮走进来,就借故离开了大厅。此人离开大厅后,刘备就很高兴地对诸葛亮说:“这个人对我们消灭曹魏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刚刚听他的分析,对魏国的军事、国情都非常了解,分析问题也是鞭辟入里,如果将他笼络到自己帐下,那大事就不愁了。”诸葛亮笑着对刘备说:“不然,我看此人并非实意。他一见我进来,就和先前的泰然自若截然相反,畏畏缩缩,慌慌张张,而且眼角低垂,流露出很明显的忤逆神态,一看就知道必定是个奸邪小人,有可能是一名刺客。”诸葛亮平日里料事如神,刘备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听他这么一分析,赶紧派人去寻。哪知此人已经逃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就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心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人的眼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性格。要想知道一个人是邪恶还是正直,再也没有比观察眼睛更直接、更快速、更准确的方法了。眼神很难掩饰,是善是恶,很容易看出来。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了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的内心。
眼神是交流信息的一个渠道,如果你不能通过眼神传达或接收思想,那你就很难灵活地与人交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人交流,一定要多学习透过眼睛识人的技巧,这样你才能得知对方的真实思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