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的方式,反映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打招呼的方式,反映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交往中表示友好时往往会互相打招呼,这是人们见面的时候最为简便也是最为直接的礼节。打招呼的方式有许多,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也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的不同性特点,表现出情绪的细微变化。而通过打招呼时的情绪变化,我们在接下来的对话和接话中,就可以应对自如。

龙芸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异性朋友。他戴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一下子便吸引了龙芸的注意。她本来想过去给他打招呼,不料,他早已注意到她,微笑着向龙芸走来,伸出左手,招呼道:“你好!”

龙芸急忙伸出右手,回敬道:“你好。”在聚会上,他们相谈甚欢。当他们离开时,便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过了一段时间后,龙芸意外地接到了这位异性朋友的电话,他在电话中约龙芸去玩。龙芸爽快地答应了。

再次见面时,那位异性朋友依然微笑着打招呼:“你好!”龙芸此时感觉他特有绅士风度,立即也以“你好”回敬。

那次他们玩得很开心,龙芸心里早已把他当作朋友了。可是后来的约会中,龙芸却有些失望。尽管他们已经很熟悉,可是那位朋友依然以“你好”打招呼。龙芸每次听到“你好”这两个字时,心里并没有把自己当朋友,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将对方当作好友。

一天,郁闷不已的龙芸跟自己的闺密谈起了这件事。没想到朋友一听,便拍手说道:“你真笨,这是他的习惯,你可以观察他对他其他朋友是否也是如此。而且喜欢以‘你好’打招呼的人深得朋友信任,他应该拥有许多不错的朋友。”

龙芸暗暗地将闺密的话记了下来。第二次,她便央求这位朋友带她去见其他朋友。果然在见到其他人时,他依然微笑着以“你好”打招呼。龙芸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打招呼最初只限于熟人之间,后来随着社会交流范围越来越广,和陌生人打招呼也屡见不鲜了。在社交礼仪中,打招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是心灵沟通的方式,更是增进友谊的手段。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与素质,还能让我们透过观察对方打招呼来看透他人的心思,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

故事中的龙芸因为不懂心理学,只知道以“你好”打招呼的人懂礼貌,比较有素养,却不知道透过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来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因而误解了对方,陷入极度郁闷的情绪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闺密的提醒下,她的误会及时消除,这段情谊仍旧继续下去。

见面打招呼、问好是人们在交往中互相表示友好和认定的一种方式。正因为打招呼是人们见面时最简便、最直接的礼节,是人人都需要实施的行为,极具普遍性,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打招呼的方式也能透露出关于这个人性格的信息。

李琛和张晓磊在大学时候就是好朋友,毕业的时候,他们两个都报考了公务员,张晓磊考上了公务员,而李琛没有考上,他非常羡慕张晓磊,后来一家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李琛便进去面试进而被录取了。

时间一晃,四年过去了,李琛再次和张晓磊有缘相见,李琛一见面就说:“四年不见,混得如何了?”

张晓磊有些嗫嚅地说道:“没什么,呵呵,就混日子呗。”

李琛没有注意到张晓磊内心的胆怯,以为他是在故意谦虚,于是说道:“看看你,真是谦虚,当官了不一样了,对了,怎么不开车,还想跟你赛赛车技。”

张晓磊脸有点红,什么也没说。

李琛看见张晓磊的表情不那么直爽,有些不满,说道:“你看看你,几年不见,竟然跟最好的哥们见外了?”

看张晓磊拘谨的样子,李琛有些想笑,说道:“你都当官了,现在是干部,我不跟你客气,走,吃饭去,我今天可得好好宰你一顿。”

李琛连拖带拉地拽着张晓磊走到一家高档餐厅,点了一桌子的酒菜。

在吃饭的过程中,李琛发现张晓磊好像变得沉默了许多,于是问道:“哥们,现在这是咋的了,是遇到困难了吗?”

李琛问来问去,实在没辙,张晓磊说了实话,他没钱买单。

李琛问道:“不是吧?你工资不多吗?这么多年了怎么比我还穷?”

张晓磊说道:“没你想的这么好,我也就是最基层的,自从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以后,工资下降了很多,唉。”

李琛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的老同学为什么在打招呼的时候就有些嗫嚅,于是安慰他说道:“你还不如来我公司上班呢,我现在在公司做经理,我可以给你安排个肥差。”

张晓磊无奈地苦笑着,端起一杯酒郁闷地喝下了。

中国是个自古就讲究礼数的国家,与人见面打招呼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有人会说:“天天都打招呼,这算什么难题?”打招呼这样一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是社交礼仪中不容忽视的问候礼仪。作为一个识人较深的人,他是很容易从打招呼中窥探出对方的心理的,你此刻的心情如何、心理状态如何,都能从打招呼中得知。如一面注视对方的眼睛,一面点头打招呼的人往往是对对方怀有戒心,而且还有想处于优势地位的欲望。这些人在打招呼时,一直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其心理就是想利用打招呼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想和这种人接近,应特别注意对方的诚意。

招呼礼是人们见面时最简单、最基本的礼貌要求,它虽然发生在瞬间,但却反映了一个人待人的态度和礼貌修养,其影响久远。对熟人不打招呼,或对对方的招呼毫无反应,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招呼礼不能千篇一律,其方式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对象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