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回绝,切不可让对方陷入两难
每个人都有自尊,很多时候你会为了照顾别人的心情,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结果使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给别人留情面固然重要,但是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三国演义》中有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叫华歆,他曾经在吴国孙策手下任职。后来,孙权接替了孙策,但是他并无抱负,只想偏安江东。与此同时,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积极招揽天下英才,华歆便是曹操盛情邀请的人才之一。
华歆决定去投奔曹操,他的朋友、同僚听说后,纷纷带着厚重的礼物登门拜别。这些人总共大概有一千多,仅馈赠的黄金就有数百两之多。
华歆一方面不想接受这些礼物,因为无功不受禄;另一方面,他不好当面拒绝,让人觉得自己不近人情。于是,他将礼物全收下了。
正式出发的日子到了,华歆家里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送行了。
华歆隆重地设宴款待大家,等到酒宴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对所有客人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大家的好意,却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这么多礼物。可是,考虑到我这次单车远行,带着这么多贵重物品上路,恐怕太危险了。所以,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礼物还是请大家各自带回吧。”
众人听后,知道华歆顾全了大家的尊严,于是只好将礼物带回,并且颂扬了华歆拒不收礼的美德。
华歆一开始为了顾全亲友的情面,接受了亲友的礼物,后来又当众含蓄地退回了礼物,大家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都对他敬佩有加,这就是拒绝的艺术。
我们在沟通中要注意拒绝的态度,既不能唯唯诺诺,又要在拒绝对方的同时给他足够的尊严。
如果想要拒绝对方,也不能把话说死,类似这样的话不要说:“我们绝对不会跟你们合作。”“我们要是跟你们这样的公司合作,那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因为,把话说死,轻则让自己尴尬,重则让公司错失良机,蒙受损失。
所以,在接话时要懂得委婉地拒绝对方,比如:“要不这样吧,你们把资料和联系方式留下,有消息我们及时通知你。”“我们需要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有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一家服装公司新设计了一批冬装款式,因为时髦且精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因此,公司决定赶快再购买一批原材料进行生产。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有一些毛纺厂的销售员来到公司,洽谈业务合作。
公司立即派出采购科的业务员李桐跟对方进行谈判。在洽谈过程中,李桐了解到,有一家毛纺厂最近不是很景气,就连老客户也纷纷离他们而去。
李桐想:跟这样的毛纺厂能合作吗?于是,他对毛纺厂业务员说:“您可能要白跑一趟了,因为我们已经跟另一家毛纺厂签合同了。”
毛纺厂业务员见多识广,知道这是李桐的推诿之词,便试图打消他的顾虑:“我们厂以前在业界很有名,后来因为卷入一起经济纠纷中,导致信誉受损。其实,我们还是有实力的,而且我们的材料绝对有保障。不信你看看,我特地带了一些材料来。”
毛纺厂业务员从背包里掏出几块上好的材料来。李桐看后,发现原料确实是上乘的,但还是觉得这家毛纺厂不够可靠,况且,还有几家不错的毛纺厂可供选择,所以不必去冒险。
于是,李桐很不耐烦地说:“你也别费劲了,就算你们的原料是最好的,做工是最精细的,我们也绝对不会跟你们合作。”
毛纺厂业务员很无奈,但他还是做了最后一次努力,递给李桐一份关于他们厂的详细资料,还有他自己策划的合作方案,然后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了。我把这份资料留下,如果你们看后改变了主意,请跟我联系。”
李桐没再说什么,接过对方的资料,随手扔在了会议室。
不料,这份资料后来被经理看到了,他立即向李桐询问情况,李桐大致地说了那家毛纺厂现在的处境,并且以为经理会同意自己的做法。谁知,经理却说:“不用再跟其他毛纺厂谈了,就这家了。”
李桐只好硬着头皮联系那位毛纺厂业务员:“不知道你有没有空,方便的话,我们谈谈合作的事。”
毛纺厂业务员反问:“你不是说绝不会跟我们合作吗?”
这让李桐有点尴尬,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把话说得太死了,差点错过了你们这么好的合作伙伴。”
可见,在沟通中不能把话说死,那样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商场瞬息万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况且,人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你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正确。为了避免自己陷于被动,不妨接话时把话说得委婉一些。进退自如才是沟通中的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