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借用别人的意思回绝

换个思路,借用别人的意思回绝

身在职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形。有时候是客户提出无法企及的要求,有时候是同事提出苛刻要求。面对这些问题,经常我们会无比被动:回绝虽好,但稍不留意就会引得对方不高兴;违心顺从,结果到头来自己却承担所有后果。

例如,电话那头的客户喊道:“我今天下午3点前一定要看到方案!”但事实上,你不过在早上11点钟才接到任务,而这个任务又需要至少5个小时的观察报告。

再如,你的一个同事说:“你一定要帮我啊!我明天早上必须交这份报告,可是现在我一个字也没有写!”

面对这样的要求,很多人最终都是无奈地应承下来,然后拼命去完成。但结果呢?因为过于仓促的原因,即便勉强完成却漏洞百出,结果到头来自己受埋怨或是领导指责你工作不认真,或是同事抱怨你做得不行。

这时候,也许我们会这样对自己说:“唉,真后悔啊!早知道就回绝了!不过,我该怎么回绝呢?唉,头疼,头疼!”

其实,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必须回绝,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还是无法说出口,这才导致了最后的问题。事实上,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个思路,借用别人的意思来回绝,那么很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孙艳超是一名销售经理,这天,他正在和一名客户谈一笔生意。这时,他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孙艳超一看,是前一段成功签约的另一位大客户。因为当前这位客户只有一间办公室,所以他没办法出去接电话,只好直接接了起来。结果,对方在电话里声称自己要废除已经签订的购买合同,并且信誓旦旦,似乎没有一点会回转的意思。

孙艳超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客户是否听到了对话,他不免有些紧张。毕竟,此时他受到了双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要解决老客户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不能让新客户听出来其中的事情。灵机一动,孙艳超说:“您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我此时正在和一位朋友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会儿他正让我去打印一份东西,并且马上就要提交报告了,让我不能有一会儿耽搁。此时的确没办法和您做太多的细节沟通。这样吧,稍晚两个小时,我给您回过去,可以吗?”

听到他这样说,电话那头也不再坚持,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同意了孙艳超的提议。就这样,孙艳超化解了难题,在此投入与客户的洽谈之中,并顺利签单。而因为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考虑,之前的老客户情绪也平和了许多,所以不再坚持解除合同,而是将一些细节问题解决后,与孙艳超继续合作。

如果换成我们,会怎么做?恐怕一些脾气急的销售员,早已在电话中强调不可能取消合同。是的,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回绝了客户的不当要求,毕竟有合同在先;这样就会进一步惹恼老客户,并且还得罪新客户。毕竟,谁愿意和一个敢与客户争吵的公司签约呢?

庆幸的是,孙艳超很聪明,他没有生硬地回绝,而是借助所谓的“朋友”回绝对方,明确说明此时朋友有要紧之事需要办,暂时很难做进一步沟通,毕竟取消合同不是小事,不可能靠只言片语就解决的。

如果我们也采用这种方式,那么相信绝大多数的客户都会理解,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继续谈。这样一来,孙艳超就得到了双重机会,既可以让新客户听出来“我很重要”的意思,也巧妙地回绝了其他事情。如此,新客户就会心生好感,因此签约顺利许多;而老客户也得到了暂时平息情绪的机会,为重新商谈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借用别人进行回绝的妙处。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回绝,看起来似乎有些推卸责任,但其实就是给对方这样一种暗示:不是我回绝你,而是因为还有人回绝你!让我解决了他,那么咱们的问题就可以继续!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必然会有各种的制约因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这一点,找到一个挡箭牌暂时挡一挡呢?这种方法,其实应用的场合有很多,我们不妨活学活用,用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有人拜托你帮忙,这时候,你不妨说:“做您这个决定,不是我自己可以拍板的,必须至少三位负责人通过才可以。我当然能够做做工作,但这个事情希望不大,因为我们也有我们的规矩,谁也不敢随便开这个口子,否则未来就会无休无止。”

如果你是一名采购,有人找到你希望你能从他那里采购,这时候,你不妨说:“我们已经和另一家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定点合作合同,我不可能擅作主张更换供应商。”

如果有同事委托你做某一件事,这时候,你不妨说:“我真是挺想帮你的,但是老板说了,让我下午必须把这个活做完,否则就别干了!早上老板还给我发了一通脾气,你说我就是想帮你,又怎么过老板这一关?”

回绝,并不是由我造成的,把责任推给另外一人,这的确是一种推诿之词,但是却能很好地转移矛盾。一般人听到这样的答复,相信都不会再继续纠缠。这样的回绝,既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会让自己表现出“想答应却不得不回绝”的无奈,从而争取到同情,因此自然不会有人再刁难你,让你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