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头抓耳,泄露了心理的秘密

挠头抓耳,泄露了心理的秘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内心焦虑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坐立不安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是不停地挠头,也可能是不停地抓挠耳朵。

张震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总能从周围人的动作中解读出其中的意思。有一次,张震无意间发现背对着他的莉莉正在紧盯着自己的电脑,手不停地抓挠耳朵。于是,张震走上前去询问莉莉是否需要帮助。莉莉感到有些诧异,随后很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原来莉莉是一位新人,她对图像的处理还不够熟练,刚刚遇到了一个高难度的技术问题,自己想了很久也没想出解决方法,而这个问题在公司元老张震眼中不算什么,所以很快张震就帮她解决了。

张震只是看了莉莉一眼,怎么就知道莉莉遇到困难了呢?没错,就是莉莉不停抓挠耳朵的小动作泄露了她的内心。

人们在紧张、焦虑、不自信或考虑问题等多种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摸耳朵,说谎时也会,就像挠头皮一样自然,也就是这些很自然的小动作泄露出了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秘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做者无心,看者有意”,透视心理的人往往善于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小动作来解析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李阳在某家公司做空调推销工作,最近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在向某公司推销空调时,公司负责人把决定权交给了一名技术顾问——李老师。经过考察,李老师私下表示,两种品牌各有优缺点,但在语气上,似乎对竞争的那一家颇为欣赏,李阳知道问题出现了。于是,他准备进行最后的努力:唾沫横飞地辩解他所代理的产品如何的优秀,设计上如何的特殊,希望借此改变李老师的想法。但在他讲述的过程中,细心的他发现了李老师用手不停地抓耳朵的小动作。李阳明白,这个动作是不耐烦的表现,于是他赶紧改变谈话策略,说:“李老师,真对不起,今天打扰您很久了,我只顾着说,也忘了问您是不是还有事?要不改天我再来拜访您?”听李阳这么一说,李老师立即停止了抓耳朵的动作,并且主动提出:“那行,下周一下午我有时间,你再来我办公室谈吧。”

于是,李阳重整旗鼓,到了下周一再次拜访李老师。见了面,他一改自己的说话习惯,对李老师说:“李老师,今天我来拜访您,绝不是来向您推销。过去我读过您的大作,上次跟老师谈过后,回家想想,觉得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老师指出我们所代理的空调在设计上确实有些特征比不上别人。李老师,您在××公司担任顾问,这笔生意,我们遵照老师的指示,不做了!不过,李老师,我希望从这笔生意上学点经验……”李阳说话时一脸的诚恳。

李老师听后,心里舒畅但又很同情,于是说道:“年轻人,振作点,其实你们的空调也不错,有些设计就很有特点。唉,我看连你们自己都搞不清楚,譬如说……”李老师谆谆教导,李阳洗耳恭听。让人意外的是,这次谈话之后没过多久,生意竟然成交了。

一般而言,抓挠的动作都表示内心的焦虑不安,挠耳朵亦有这个含义,经常会在某种紧急情况下出现,如当考生在考试时间即将结束的前夕,就经常会做出这个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懂得从中窥探出对方的心理,及时给予帮助,或者是灵活转变当下的交谈策略,这样才能做好接下来的交流工作。

那么,挠耳朵到底能看出对方什么样的情绪呢?其实,很多时候,有些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耳朵。摸耳朵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是“我正在想”,不过这是一种因为不同意你的观点而引发的思考。另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去到人多的地方,比如进入会场时,也会有挠耳朵的动作,这个动作就表明了他的内心很不安,处于紧张的情绪中。而当一个人用大拇指和食指不断地揉自己的耳朵时,那就表明了他对于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是心理上的一种抗拒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在这样揉耳朵的同时,还会把脸转向另外一侧。当倾听者有了这个动作的时候,说话者就应该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及时改变话题,以免让接下来的交谈陷入尴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