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类型,表达时拿出更多的耐心
犹豫不决型的人通常行动缓慢、做事谨慎、优柔寡断,他们无论在与人沟通时还是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都慢条斯理、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吃亏,其说话的速度和反应也会比较慢。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自信,觉得对沟通的对象不了解,或者对要购买的产品经验不足,对产品不够熟悉,所以,在与人沟通或者是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会对对方察言观色。他们沟通时会非常谨慎,不会放过与他交谈对象的一丝细节,对与他沟通的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认真地琢磨、思考,只要有一点不清楚的地方,他们都会提出来,生怕稍有疏忽就上当受骗。当他们将所有问题搞清楚之后,才愿意下定决心。
对待这类人,与他们沟通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针对其顾虑,从产品的价格、性能、作用、使用方法以及顾客自身状况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反复说明,而且要有理有据,增加说服力。
犹豫型的人往往比较消极,无论是在聊天还是在购买商品时,意图都不是太明确。这类人所做的决定,与沟通对象的行为态度有极大关系。若是你与他沟通积极,他就会以你的意愿为转移,从而听从你的决定。但若是在购物时,对待这种顾客,不要表现得太积极,以免让其感觉紧张。
有一位大妈来到超市的糕点区挑选面包。超市糕点区每天都会有新做出来的种类,大妈看到各种各样的面包,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拿起这个看看,又拿起另一个对比一下,每看一种,就问销售员,这个价格多少、什么口味的。销售员看到大妈犹豫不决,便不耐烦地说道:“其实都差不多啦,都是面包而已,你随便买几个回去尝尝就知道好不好吃了。”大妈听到销售员这不耐烦的态度后,放下面包,转身离开了。
这位大妈在购买面包时,总是把几种不同的面包都拿出来比较一下,就算相同的价格、相同的口味,也要反复多看几遍,这就属于典型的犹豫型的人。店员在接待这类顾客时,应该耐心、周到。可以主动拿出几种面包请顾客自行比较、选择,关键时候给予其意见,以满足他们的购买欲求。店员不该不耐烦地说“差不多”或者“没什么好比较的”等让顾客不满的话。
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顾客,而让销售员最头疼的顾客之一就是犹豫不决型的顾客:有时候,销售员苦口婆心地说了很长时间,但是,顾客还是拿不定主意,销售员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李娜是某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有一次,她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犹豫不决的顾客。
李娜:“您好!非常高兴认识您!实在是太巧了,您准备买的保险和我自己上的保险完全一样。”
顾客:“真的吗?太巧了。你们内部人员也买自己的险种?”
李娜:“当然啦,险种好,我们自己也会购买。虽然我们是保险公司的人,但也会遇到各种风险呀!”
顾客:“实际上,这个险种已经有好几个业务员给我介绍过了,但是我一直不太明白,所以,就没有关心过。”
李娜:“那我再和您说一下吧。要是您满意的话,再考虑购买。”
顾客:“是不是这个险种我只要买5份,到期就会给我5万元?故后会不会依然有5万元?”
李娜:“不是这样。这个险种实际上是一个定期生死两全保险,不过我们有期限,假如缴费期20年后被保险人依然健在,就能够获得5万元,而且,还会有一定额度的红利。而如果您在20年中不幸身故,保险公司同样会赔付5万元。”
顾客:“如果我买了5份,每一份是503元,也就是说每年就得缴2515元,20年后我就缴了50300元,但是,最后我只拿了5万元,这不是亏了吗?”
李娜:“按上面这个数字算的话,确实不是很合算。但是,您仔细想想,一旦买了这个保险,那么您就已经有了一份5万元的保障,这个时候,实际上您只是花了15元钱买了最便宜的附加定期寿险呢!”
顾客:“那‘附加定期’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娜:“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比如20年,被保险人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的话,保险公司依然会按照额度赔付。假如您买了5份,就可以获得5万元的保障。这比我们公司现在的附加幸福定期寿险、附加意外伤害险还要划算呢。”
顾客:“按你这么算,我还真没有吃亏。可是,买了这个主险之后,我是不是还能够买其他的险种呢?”
李娜:“当然啦!您甚至可以享受到我们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安心补贴!”
顾客:“可是,你们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的缴费要更高啊!”
李娜:“您也许没有发现,别的公司在保额上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您在我们这里买的险种可以享受更大、更多、更全面的保障。”
顾客:“假如我买了这一年期的险种,要是我不出险,不就亏了?”
李娜:“确实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花钱买平安。您买了保险是希望给自己带来一份保障。没有人希望出事,我也希望您最后平平安安地拿红利,不过,有一道保障总比没有要好得多。”
顾客:“说得有道理,但我目前身体很好,等以后再说吧!”
李娜:“行。不过,还是请您慎重考虑一下,不要后悔!我们的险种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取消了。”
顾客:“这样啊,那就买了吧!”
就这样,在李娜耐心的讲解下,犹豫不决的顾客终于下了订单。
犹豫不决型的顾客十分需要销售员给他们提供建议。他们通常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人替他们拿主意。因此,销售员要把握好这一机会,成为顾客信任的人,帮助其做出决定而生成订单。
顾客购买东西时,难免会表现出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样子,这时该如何应对呢?
1.直接成交法
营销人员可以向顾客主动提出成交的要求。使用直接成交法的时机是,顾客对推销的产品有好感,也流露出购买的意向,发出购买信号,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或不愿主动提出成交要求。
2.假定成交法
营销人员在假定顾客已经接受销售建议,同意购买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成交问题,直接要求顾客购买商品。例如:“张小姐您看,这套护肤品您还能和您的妈妈、姐姐一起用,我们这款产品没有年龄界限,功效也很明显。”
3.选择成交法
直接向顾客提出若干购买的方案,并要求顾客选择一种购买。例如:“这套产品,您要一套还是两套?”“我们周二见还是周三见?”营销人员所提供的选项应让顾客从中做出一种肯定的回答,而不要给顾客拒绝的机会。
4.保证成交法
营销人员直接向顾客提出成交保证,使顾客立即成交。例如:“您放心,保证好用,您家楼上就有好几户人家用我们的产品。”产品的单价过高,或者顾客对此种产品并不十分了解时,营销人员应该向顾客提出保证,以增强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