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抱胸,表达了对方拒绝的姿态
我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难免会有言不由衷的时候,可是身体从不撒谎,它比语言信息更加诚实可靠。所以,通过肢体语言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要比听他说的话还要有效。比如,当有人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很明显,说明他主动与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将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全部挡在了外边。看到这样的动作,我们只有一种感觉:他不会轻易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你也很难融入其中。假如我们看到朋友摆出这样的姿态,不要贸然地上前打扰,或者装作自来熟的样子去交谈,要理解对方的防备心理,不要给对方增加压力,应一步步试探着慢慢地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善意,试着让对方接受我们。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随机邀请了若干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之间互不相识,也没有过任何交集,每个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完全陌生。实验者将志愿者分成两个小组,要求他们各自围坐在一起。
第一组志愿者,实验者要求他们的身体尽可能地放松,不要太拘束,尽量放下警惕心,坐在椅子上不要乱动;第二组志愿者,实验者要求他们全部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并且不能放松。
实验开始之后,实验者要求两组志愿者开始相互交流,结果发现,第一组志愿者能够很快地热络起来,没多久便了解了彼此的信息,并热情地聊起来,好像多年未见的朋友一样。而第二组志愿者的情况却让人失落,他们表现得生疏、沉闷,大家有的看向一边,有的低着头,有的看向天花板,总之有点尴尬,更别说热络地聊天了,偶尔个别人挑起话题,也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然后,大家也就都不说话了,直至实验结束,第二组志愿者还是感觉很陌生,甚至连旁边坐着的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信息了。
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时,会给人造成一种清高、孤傲,难以接近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令人望而却步,不敢上前主动攀谈。如果在重要的社交场合摆出这样的姿态,就会打消其他人上前交谈的欲望。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单纯喜欢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人,可能防卫心理比较重。他们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喜欢独来独往,不会主动去凑热闹,对其他人的信任度也非常低,即使是面对熟悉的人,他们也不愿意敞开心扉,而是将所有的想法藏在心里,不让人发现。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除了表示对方不愿意交谈之外,有时还表示对方持有不同观点。也就是说,当人们对所听到的内容持否定或消极态度的时候,通常也会做出交叉双臂的动作。
一次,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召开小组会议,针对下一季度的产品销售进行研讨,公司还专门请来了著名的销售专家为大家讲演。会议上,专家传授了很多相关的销售经验,并为下一季度的产品销售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在专家发言的过程中,尤其是提出建议的时候,业务经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原本坐得端端正正的小组成员,在专家发表意见的时候,双臂开始不由自主地离开桌面,然后交叉抱于胸前,眉头紧蹙,做出思考的样子。
会议结束之后,业务经理做总结报告时,询问在座的小组成员有什么感受,并表示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谈谈对专家提出的销售建议的看法。话音刚落,经理就发现,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人,正是在开会过程中,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人。而那些表示认同的小组成员,要么把双臂放在桌面,要么把手放置在双腿之上。
由此可见,当人们对他人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碍于场合无法直接说出来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否定的姿态,比如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动作,说明他们对他人的意见完全听不进去,或者拒绝 倾听。
如果我们在和别人的交谈过程中,提出某些意见时,对方做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样的举动,我们就要适时地停下来询问对方是否有不同的看法,而不是自顾自地继续发表讲演,无视对方的抗议,这样对双方的谈话没有任何好处。当我们搞清楚对方内心的疑惑之后,才能更好地继续接下来的交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当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时紧握拳头,说明对方内心十分焦虑,或许是因做了一些错事而心有不安,也可能心怀敌意;还有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时双手置于腋下露出拇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的缘故,那就说明对方非常自信,有一种优越感,做事严谨,把握十足。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种动作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很常见,而且几乎全世界对此的认知都一样:消极、否定或防御。在一些公共场合,如车站、餐厅、电梯等陌生人比较多的地方,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人们感到不确定或不安全的时候做出的自然反应。
一个小小的动作,背后却有如此的深意,这也提醒我们要小心注意,不要只看脸上的笑容,还要随时关注肢体语言,因为那才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