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性格,表达时需找到共鸣
相对于内向型的人,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和开朗的外向型的人沟通。和外向型的人交谈总是非常愉快。但有时你也会发现,与外向型的人聊天时,他们会突然直接离开了。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向型的人讨厌啰唆。和外向型的人沟通时,要看准他们的爱好,言谈举止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才会相谈甚欢。而当你和他们交谈的是他们兴趣之外的内容时,他们就会很想离开,不再与你聊下去。
一位图书发行去一家公司销售他们的新书,当进入到公司时,偶然看到老总的书架上放着几本旅游攻略,刚好这位图书发行也喜欢旅游,于是就和老总聊起了旅游的话题。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大众的旅游市场、到小众的地方、再到如何在路上发现好吃的好玩的等攻略,聊到最后都忘记了时间。
到中午的时候,老总才想起来这个图书发行来这里不是聊天来的,问道:“你们社主要出什么类型的书,把书单拿来我看一看吧。”这位图书发行于是赶快拿出书单,并向老总介绍哪些书比较热销、哪些书适合什么受众。听完介绍后,老总说道:“好的,知道了。把你认为能热销的那些都签一下吧。”就这样,从相识、聊天到最后的相熟,双方就在旅游上找到了共同点,最后签订了购书合同。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图书发行人员一进入这家公司老总的办公室,敏锐地从书架中发现了老总的爱好,并通过此点找到了和老总的共鸣,最后相谈甚欢,交易也顺利进行。找到“共鸣”,找到你与对方之间的“共同话题”,说难不难,但说简单也不简单。首先,你们是第一次见面,如何做到能够第一时间消除客户对你的戒心和陌生感,至关重要。你唯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如穿着、发型、说话时的声调、语气等,才能发现其个性特点。若对方是一个公司的高层,有自己的办公室,那更可以从墙上的画、书架上的书、柜子中的摆设等来判断对方的爱好。
当你能够准确地找到和对方的共同话题后,谈话自然就会顺利地进行。那么,如何判断你找的话题是否与对方有共鸣呢?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反应。好的话题,当你一开头时,发现是对方熟悉的,这说明有的谈;而发现对方感兴趣时,这就是爱谈。当找到对方爱谈的话题,而你又正好了解时,自然就会谈得其乐融融。
找到与外向型的人之间的共鸣,不仅会使沟通进行得顺利,更会为你的事业和生活中增添一个朋友。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和懂得如何去寻找与对方间的共同话题,如何能够与人交流产生共鸣,最后沟通得顺畅、愉快。
同时,但凡遇到自己喜欢的或感觉不错的人时,性格外向的人都会明显地表示出自己的喜爱,同时沟通的热情也非常高。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们则会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没有交谈的兴趣,不会给你留半点儿面子。他们一般都很有主见,对自己要做的决定能迅速地判断。但是他们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往往完全由主观意识决定,因此,与外向型的人沟通时一定要找到他们喜欢的话题,从而让气氛更融洽。
小莉在房地产销售行业已经工作5年了。在这5年里,她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青年变成了一个老练的房地产销售精英,从最初被人欺负的“菜鸟”成功地历练成了人人敬佩的人。
她的巨大进步,虽然离不开公司的培养,但与她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小莉很善于总结,每天晚上她都要在完成一项工作后才去睡觉,她要将一天内遇到的顾客类型进行分类,并找出一种最好的应对方法。时间长了,她就能自如地应付不同类型的顾客了。
一天,一位顾客要求过来看房,电话预约好见面地点后,小莉便急匆匆地开车来到了约定地点。刚下车,顾客就笑着走过来向她问好:“你好,速度还挺快啊。”小莉见此并没有感到诧异,而是一下子就判断出对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顾客,想要与他接近,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就必须以一种豪爽的态度去与他接触,而一定要避免扭捏和做作。想到这儿,她就热情地一边跟顾客打招呼,一边主动去跟顾客握手。
到了要看的房子跟前,顾客的电话突然响了,他边说“先接个电话啊”,边向外掏手机。很快,他就旁若无人地与对方聊上了,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感慨,声音一会儿特别高,一会儿又很低沉。虽然他知道小莉正在这边等着他,也知道旁边有不少人经过,但是他全然不顾,就好像那里只有他一个人。
几分钟过去了,顾客终于与电话那头的人聊完了,于是快步走向小莉,一边装好手机,一边感慨地对小莉说:“十多年没见的发小,今天终于有了消息,很难得啊!”
小莉应和着,说:“恭喜您,又了却了一件搁在心里很久的事情。其实我们都一样啊,像我们的同学,远的不说了,就像最近的大学同学,也有5年没见面了。曾经那么开心快乐地生活在一起4年,如今各奔东西想联系却一直联系不上。这是一种惆怅,更是一种无奈啊。”顾客听着小莉的感慨,就像在轻轻地道出自己的心声,于是说:“是啊,连你们年轻人都有这种感慨,更别说我们了。”
正说着,他们已经走进了要看的房子。进到房子里后,小莉并没有像对待其他顾客那样,不断地向他做介绍,也没有说这套房子有多么好,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句,就让顾客自己去看了。而她则静静地跟在顾客身后,应答着顾客提出的问题。因为小莉清楚,顾客是一位很有主见的人,如果他主观上喜欢这套房子,不用介绍,他也会购买,而且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但如果他不喜欢,即便做再多的介绍也无济于事。因此,小莉除了回答了顾客几个问题外,就顺着顾客的意思和他聊起了刚才他那位发小的事。
看房结束后,顾客告诉小莉他感觉这套房子不错,但当时并没有买。一个月过后,这个顾客又来找小莉了,问她那套房子是否还在,当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立即告诉小莉,他要以全款买下那套房子。
当小莉敏锐地判断出顾客的类型时,抓住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让顾客感觉小莉与他是志趣相投的。为此,接下来的看房过程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与开朗外向型的人交流沟通时,可以先跟他们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与产品无关的题外话,不要一开始就直奔目的。开朗外向的人更愿意与人交流,但是不喜欢一开始就着重谈目的性太强的话题,否则很容易让他们感觉无趣,会觉得你不通人情,太急功近利,从而产生一种心理:这人只为赚钱,一点儿都不把我当朋友。因此,他们就会对你产生反感。
与其他性格的人不同,开朗外向型的人更愿意与交谈对象达成一种轻松和美的关系,他们喜欢与人交朋友,同时更愿意从朋友手中买到他们中意的产品,而不愿意从一个冷漠又陌生的人手中买产品。
因此,与开朗外向型的人交往时,要懂得与他们交朋友,不要做作,也不要扭捏,大大方方地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此才能在达到目的之前,首先赢得他们的心。沟通时千万不要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否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让他们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