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场合多练习,你也能成为表达高手

社交场合多练习,你也能成为表达高手

在社交场合,最重要的是表达。很多人恐惧社交,根源就在于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其实,表达是门技术活,熟能生巧,表达技巧也需多加练习,这样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没事多和朋友接触,找机会练习表达技巧。

学会表达这门技巧,不仅要熟读语言学的书籍,还要活学活用,使自己成为社交场上的表达高手。懂得表达并不表示你会运用它,学会了理论上的表达,还需要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实践。

李聪和孙莉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同时应聘进入同一家公司的。李聪在销售部做业务员,孙莉在人事部做普通文员。

李聪性格外向、开朗、健谈、豪爽,而孙莉性格内向、害羞、不合群、不善言谈、不善表达。

刚到公司不久,李聪就和公司各个部门的人都熟络起来了。哪个部门的同事结婚,他都会参加并随份子,哪个部门的同事过生日开Party,他也不会缺席。

李聪还主动地组织自己部门的同事去游玩,去歌厅里K歌。公司大大小小的活动他都会参加,而孙莉却从不参加这些活动。

有一次,孙莉很羡慕地对李聪说:“真羡慕你,那么懂人际上的事儿,什么场合、什么活动你都能参加。”

李聪和善地微笑着说:“你错了。我和你一样刚大学毕业,一点社会经验也没有,也不懂得表达。但是正因为不懂,我才要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从与同事和朋友的交往中学习、实践呀。”

孙莉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然后对李聪说:“你真聪明。我还以为是你性格的原因,天生就有好人缘呢。”

李聪真诚地笑笑说:“谁生下来就会表达呢?不都得多学习勤练习嘛。表达是门技术活,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你得像我一样多和同事、朋友接触,多多练习表达这门技巧,才能真正学会表达。”

后来,在李聪的鼓励下,孙莉开始不断到各种场合参加各种活动,以此来练习表达的技巧。

在表达理论方面大有心得的人并不一定就会表达得很好。理由很简单,这种人缺乏实践。要想真正成为一名表达高手,就得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练习。

表达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要想学表达,你就得有交往的对象。与交往的对象互动起来,才能锻炼你的表达技巧,而且还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表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从书上学习表达理论,然后运用到现实中去,这就是实践。多实践几次,这就是练习。久而久之,表达的练习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你在表达中就会有质的改变和飞跃。

要想学好表达这门技术,最关键的是需要平时留心,寻找机会不断地练习。就算你有好的天赋,却不勤奋练习,也照样不能学好表达这门技术。可见不断地练习才是达到精通表达的必经之路。

在社交中不断练习,学会表达,才能在社交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让表达成为你的事业前进中的推动力。

何欢是一个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十几年的埋头苦读,让何欢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当她进入大学生活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欠缺是相当大的。所以,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表达,这样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何欢从同学和朋友中找到最擅长表达的苏悦,然后悄悄跟着苏悦学真人版的表达学。苏悦参加什么活动,何欢就参加什么活动。苏悦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何欢就分析并研究苏悦的语言。同时,何欢还研究苏悦的行为、礼仪、穿着、面部表情,等等。

何欢不仅学习苏悦的表达技巧,还在与人的日常生活交往中不断地去练习。她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慢慢地开始有了收获。

大学四年之后,当何欢即将进入社会之时,她已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表达中取得了成绩,成为一个实践中的表达高手。

表达需要有交往的人群,这样也形成了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场合可以学习并练习不同的表达技术。

在办公室中,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就可以默默地练习你的表达技术。

比如,在与上级的接触中要练习谦卑有礼、尊爱有加的表达;在与同事的接触中要练习平等互助、团结友善的表达:在与下级的接触中要练习体谅关爱、威严有度的表达。在这些交往中,都可以练习你从书中或别人那里学到的表达方式。

在朋友聚会中,你不能只接触与自己合得来的朋友。要和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这样才能让你的交际面打开,变得广阔,才能更大限度地练习你学来的表达技术。

对不同的同事或朋友,要区别对待,也就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交往不同的人。在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你可以练习到不同的表达技巧,还能从同事、朋友的身上学到他们各自独特的表达技巧。

在家中,当你面对家人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不需要表达了,其实这是错误的理念。家人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你也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恰当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和谐。

在一些商务表达中,你面对的人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你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并练习表达技巧。这些商务交际场合,往往很注重礼仪、礼节,所以,这是练习这些礼节性表达的好机会。

表达技术的练习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在交际中练习,再运用到交际中去,让你左右逢源,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