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中,恰当的谎言必不可少

聊天中,恰当的谎言必不可少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人诚实,因为在社交中以诚待人是大家都认可的一个原则。

诚然,你只有对别人付出真心,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可有时候,特别是在自己陷入两难处境时,我们还要学会适当地说谎——如此一来,你既能照顾到对方的面子,也不致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李可为人很诚实,他最不齿的一种品行就是虚伪,因此他一直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人,都不能说谎。可就是这样一个耿直的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身边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连亲人都不喜欢他。

话说年轻的时候,李可供职于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很快晋升为公司的一名中层领导。出于工作的需要,他每天不得不跟各个部门的经理和员工打交道。

有一次,公司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老总让每一名中层领导都上交一份方案。李可特别实在,该汇报、不该汇报的问题,他都说了——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其他的问题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还披露了部门经理生活不检点。这下可好了,部门经理遇到了大麻烦,人家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事情摆平,没被上层领导追究。

李可还跟没事人似的,觉得自己没有错,只是说了实话而已。但部门经理却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处处给他穿小鞋、使绊子,恨不得整死他。

“如果当初你不说实话,现在也不致如此啊!”好心同事提醒李可。

“这是什么话,做人就应该说实话!”李可斩钉截铁地说道。

同事原本是好意,结果挨了一顿批,之后就再也没人帮李可了。最后,李可实在混不下去了,只能辞职走人。但他在其他公司也不会工作得太久,因为他在“孤胆英雄”的路上走得更远了。

李可为人耿直,但就是因为太耿直,什么都说,才让自己变成了讨人厌的危险人物。所以说,在社交中,必要的谎言还是要说的。

说谎不是虚伪,有时候只是一种必要的交际手段,无关道德人品。李可的悲剧在于,他混淆了说谎与虚伪,导致没有人愿意亲近他,最终只能失去别人的尊重,也毁了保护自己的防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将人们说谎的动机分为三类:第一类,讨别人欢心;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第三类,自我保护。

前两个动机我们可以理解,至于第三个,有的人就会觉得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说谎不是为自己谋私利或者伤害他人,内心大可不必为此纠结。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交际而已。如果对对方的一言一行都较真儿的话,很容易让他尴尬,而自己也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不分场合的诚实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抛开道德不说,分场合说谎也是一种智慧——真正高明的谎言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加分。这里是说,说谎的时机要适当,用词也要合理,并且还要满含真诚,能让对方感到温暖,同时能够保全面子。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已经打算好了周末要跟女朋友出去玩,可朋友打电话来问有没有时间聚会——这时候,你如果直接坦白地说出理由,不免会让朋友对你产生重色轻友的怀疑。

所以,为了避免误会,你可以用一些听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推掉朋友的邀约,比如公司加班、家里有事等,要把理由说得很详细,也要很真诚地对他表示歉意,让对方理解自己,并且跟他约好其他时间再聚会。如此一来,你既安抚了朋友,也保证了自己的正常活动。

与人交往,适当的谎言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为,谎言有时候能够让尴尬的气氛变得活跃,让紧张的关系变得轻松。毕竟,如果我们能达到既不得罪别人,也保护了自己的目的,算是两全其美。

所以说,在社交中,恰当的谎言必不可少,但不能说弥天大谎故意去欺骗他人。否则,谎言一旦被拆穿,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漫漫因为醉酒出了车祸,把脸划破了,缝了好几针,左脸看起来有点恐怖。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美的人,这可把她吓坏了,于是天天跟朋友哭诉,要死要活的。

“漫漫,没事,伤口虽然大,但不深。等伤疤好一点,可以做个美容小手术,不会留疤的。”朋友安慰她道。

“真的吗?你确定吗?”漫漫迫不及待地问。

“对,是真的。”朋友不敢确定,只能说谎话,“我之前有一个朋友,脸被玻璃划破也缝了针,后来她用了好药,做了美容手术,最后真的没留疤。”

听了朋友的话,漫漫安心了不少。不过,她的脸上最终还是留下了一点疤痕,但她已能坦然接受了。而对于朋友善意的谎言,她非常感激。

还有,说谎时要对人对事,不能满口胡诌,那样一眼就会被他人识破,对方不但不感激你,反而会觉得你虚伪。比如,你跟一个长相丑陋的人说他长得好看,他一听就知道你在撒谎,甚至觉得是一种讽刺。所以,说谎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太离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尤其是在社交场合,那就让必要的谎言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