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

《河东地理地名卷》的编撰颇不轻松,到我截稿校对的时候,我都有些后怕。感觉费时费力,从来没有这么累。最初的走访踏勘调查征询,都不是一蹴而就,很费脑筋,资料的收集也很困难。回过头来想,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冒险的行动,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一个工作。但是我碰到了一群喜欢地名的朋友,他们给了我多方面的支持。

最初计划在村庄部分想给每一个村庄写个简史,后来发现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就调整到现在这个样子,也还是挂一漏万。现在侧重讲清楚村名、地名来源,姓氏占比和村容村貌变迁,介绍1986年耕地和现在土地总面积的对比,也涉及村民的收入来源。对于城市化的新社区,也还是按照原来自然村的单位来叙述,目的是考虑到留存历史的记录,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巨变。

这本书的成书,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要感谢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王彦军、王家楼、贾春蕾、徐祎、郑美龄、张舒畅、张永民、王琦、杨波、蔡玉江、相启桓、王向辉等,也特别感谢各街道乡镇文化站长,他们给我提供了或文字或口述资料等多方面的帮助。这些真诚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

这部书肯定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因为我没有亲自走访每一个村庄。即便是走访的村庄,由于受访人的局限,对事情也大多知之不详。何况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难以表现出河东地名的很多信息与亮点,另外也会有不少不当和错误之处。这些遗憾也让我诚惶诚恐。在此敬请方家教正。

李凤军

2017.11.6